- 文明天地 ( http://wwmmcn.cn/bbs.asp ) -- 古文解读 ( http://wwmmcn.cn/ShowForum.asp?forumid=23 ) --- 学习讨论会 ( http://wwmmcn.cn/bbs/ShowPost.asp?id=100 )
作者:钟振荣
孔子说:你们大家为什么到我这里来?我想说到底是为了一个字:“学”。那么,人为什么要学呢?学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啦,你们大家各自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学,但从我自己来说,我认为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心地坦荡的君子。我们与生俱来有许多不足之处,要通过不断地求学与实习,改正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境界,这个过程,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讲,内心是觉得非常喜悦的,感到非常愉快而自得。这个学与习的过程并不痛苦,如果真的痛苦的话,我想你们大家早就跑掉了(众笑)。当然啦,也有人可能是抱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想法来学的。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的根本是学做人,而不是为了求取功名。当然,学成之后能出来从政,造福一方,泽被百姓,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政者,正也。”为政之道首先是要身正,己正然后才能正人,这就是为什么说学是学做人的道理所在。 当然啦,并不是每个人学好了都有出来从政的机会,既然我们来学并不是抱着一定要当官的想法,那么,耕读传家,其意自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抱道而居,“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完,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子接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做人的根本是孝弟,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孝,对兄长弟,这样的人而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几乎是不会有的。所以我们要学做君子,应该从根本着手,根本树立了,才能够从中生出道义来。所以我认为孝弟,是做人的根本。 有子说完,用眼睛看着孔子,想听听老师的评论。孔子说:有若说得很对!做人要从孝弟的实际行为来体现的,不是光靠嘴巴说得好听而已,孔子为此下了一个评语:“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家听了孔子的点评,都想发表自己的体会,好让老师评点评点。曾子接着发言:我每天都用三个要求反省自己,第一、为人谋事,是不是忠心?第二、与朋友交,是不是守信?第三、老师所教,是不是实行? 曾子说完,也用眼看着孔子,想听听老师的评价。孔子说:参说得很好!忠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为政的基本原则,只有忠人之事,守信之人,才能够领导好国家。领导国家,就要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使百姓获益。 孔子说:刚才有若与参都发表了自己对学问的看法,有若认为孝弟是为人之本,曾参认为忠信是处事之道,如果把这四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接近于仁了。孔子于是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认为做人是根本,学文是枝叶,做人做得好,就是学,并不是学文才算学。 于是,子夏深有同感地说:对贤者敬重,“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发表意见说:商说得很对!学做君子一定要注重孝弟与忠信,否则,处世不能够树立威信,所学也会随俗而流,不能固守。处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不忠不信之人为友。做人在于日新其德,所以“过则勿惮改”。 曾子听了以上的讨论,发表感叹说:如果人能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课堂的气氛十分活泼,子禽坐在子贡身边,这时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不由得小声问子贡:老师说求学是为了学做人,不是为了求功名,那老师为什么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听那里的政事,是为了求从政,还是为了要献策? 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老师的所求,是不同于一般人的所求。 下面的小声对话,并没有破坏课堂的气氛,孔子这时又引申孝的含义说……
[此帖子已被 钟振荣 在 2015-4-7 9:29:25 编辑过]
作者:大春 很好很好!热切期待下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