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怀瑾先生叫自己「二楞子」。 祂于家徒四壁、一切无依无靠时,住在小菜市场的死巷,将悟道的「楞严经」和印心的「楞伽经」,译成比较通晓的语言,并增添自己重要的领悟,分别叫做「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所以祂称自己为「二楞子」。 二经的初步重点,究竟是什么? 悟道的「楞严经」告诉我们: 应彻底消除自己生生世世盲目意志的情欲。 曾做过和尚、后来当皇帝的朱元璋,很了解这件事。一年新春,他巡视民情,遇一贫户,门上未挂春联,他问主人为何不挂春联?主人回答: 「我不识字,所以没挂春联。」 朱元璋又问主人是干什么的, 主人答:「我是杀猪的。」 朱元璋马上挥笔帮杀猪的写一对联: 「两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能开国作皇帝,朱元璋多多少少有高人一等的慧根。 所以开国的毛主席也懂「金刚经」,是有慧根的。他说: 「我说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 印心的「楞伽经」呢? 它告诉学佛者,绝对要斩断任何意念。 为什么? 唯识学有五徧行:作意、触、受、想、思,是五蕴难以解脱的根由。 禅门也说: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 要特别注意的是: 五徧行不只是阿赖耶识(种子识)具有,情执的第七末那识、第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前五识,也都有五徧行。 天天说学佛,不从转化、消除盲目的意念下手、不达成不受意念支配的无想定,学佛者不及格。这些是学佛成就极重要的初步。 南老师所以称自己为二楞子: 此也。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于台湾达摩书院院 转自:达摩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