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村先锋片航拍
古代新光村所属的四个社庙
二、张湖庙与广福庵
所以“入社”,是古代就有的名辞。解放后,起先土改分田到户,结果不出几年,因为家庭劳动力、生产工具、种田经验的差异,依然造成了贫富分化,贫家卖田卖女,富人买田、讨小老婆。
所以,通过成立互助组的方式,进行互相帮助。之后成立低级合作社,随后成立高级合作社,参加的农民即称之为“入社”。
因此,“社、会”两字,本来就是本土文化,不是外来,社是小会,会是大社。社是小群体,会是大群体。
所以,小型的叫“社火”,大型的叫“会火”。大型的叫“庙会”,小型的叫“礼拜”。
“礼拜”两字,也是中国本土文化。“礼”,是行礼。“拜”,是敬拜。合起来就是“礼拜”。之后是西方宗教学了去的。
在中国人眼里,好人就是“神”,都值得敬拜!如洋淘里倪氏、徐氏入社双枫庙,除了孝义相公灵验,也是因为路近的缘故。
所以,像喻江里的成氏、余氏,社庙就选择在张湖庙,也是因为张湖庙离喻江里路近的缘故。
成立东老伯讲述
张湖庙在唐嘉桥,喻江村旁边的村,就是唐嘉桥村。因此就近入社,合理选择。
张湖庙在唐嘉桥,张湖桥在通往唐嘉桥的严巷头口头,由此可知,唐嘉桥与通往唐嘉桥的严巷头口头,过去其实就属于张湖地域。
从前的张湖是大张湖,现在的张湖是小张湖,只在西张那一块,不包括现在的唐嘉桥、张湖桥一带。
也就是说,最早的夏盖湖面积大,夏盖湖在严巷头、张湖桥旁边。随后人口增多,填湖造田,就越来越向唐嘉桥、西张、上湖、下湖围过去,最后来万丰、湖光,一直到禹丰,就只剩铲还湖与许多河流网络了。
围湖光里湖田的,主要有俞氏与潘氏两姓,俞氏是从小越大山旁边的湖夹岙来的,所以填湖造田之后,仍称“湖夹岙”,其实没有山,也没有岙,只有河流、湖田。
潘氏是崧厦石鼓潘家的后裔,岁久四散谋生迁居。在湖夹岙旁边的小村,就叫“潘家”。
张湖,以张氏先居而得名。故在张湖所修之庙,俗称“张湖庙”。
据《松夏志》记载:“夫人庙,在九都唐嘉桥,俗呼张湖庙。一在西张,称新张湖庙。”
《松夏志》记载张湖庙
记载据《光绪志》:“案,张湖庙,由夏盖山分建,祠额曰‘夫人’。神牌亦曰‘敕赐忠顺大圣夫人’。相传(为夏禹妻)涂山氏,或云(夏太康)帝相后缗,避羿害居此。”
夏盖山夫人庙,又称“朝北庙”,以背山朝海北而得名。以前低矮,在清朝康熙五十年,亲临崧厦督造海塘的绍兴知府俞卿,重为修建高广,复以谢陈氏、陈金氏两烈妇配享。并作《夏盖山夫人庙碑记》。
在上虞夫人庙共有五座,其他四座分别为;“一在朱姓村。一在王姓村,俗呼‘新夫人庙’。一在九都唐家桥,称张湖庙。一在西张,称‘新张湖庙’。”
因此,据明进士谢谠所作《重修碑记》记载:“每岁上元(元宵)节,祠下人析为五管(五位主管),递供祀事。灿贝奇珍,必殚所有。”
纪念夏禹夫人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谢谠说“祠下人析为五管”,大概是指夏盖山夫人庙的祭祀活动统一安排日程,由上虞五座夫人庙的主管分别主持祭祀活动。
在举办社火时,摆出各种争奇斗艳的珍珠宝贝,供奉在神像前,以敬神悦目,并供大家观赏!
夏禹夫人被赐封为“忠顺大圣夫人”,是在南宋之初。据谢谠《碑记》记载:“宋时,虏寇(金兵)南侵,见夫人扬旗空中,矛戟森列,寇遂不前。帅以闻,敕加‘忠顺大圣’封号。”
夏禹夫人为什么受人如此欢迎?因为神皆相通,不但会治病,而且送子,还能降雨。所以俞太爷到崧厦后海造塘时,也焚香遍祷各路神祗,请求祂们帮忙!工程得以顺利完工。
所以才有重修夏盖山夫人庙之举。俞卿在《夫人庙碑记》中说:“余始事时,各祷以辞,祀以牲醴,而塘工一一如愿。谓非有鬼神以凭之不可,乌能敬报其万一哉!”
“谓非有鬼神以凭之不可”,是倒装句,即“不可谓非有鬼神以凭之”。意思是:不可以说没有鬼神在暗中帮助。
对于鬼神之事,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要敬重,关键靠自己。万不得已,请鬼神帮一下忙,也无不可。
俞太爷除了敬香夫人庙,请大禹夫人帮忙,还请虞舜大帝帮忙!还有敬拜高妙山顶的辰洲娘娘、前江陈侯庙。他在记中写道:“他如山顶之辰元君庙,百官之帝舜庙,前江之陈侯庙。余始事时,各祷以辞,祀以牲醴。”
神话故事中包含了历史故事。
张湖庙供奉的夫人是女神,先锋村供奉的也是女神。
民国崧厦街市图
先锋村旧称“坊里”,社庙是“广福庵”,供奉的是“灵山老母”。
据菊花老人徐家林叙述:“这里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唱班在丝竹乐器伴奏下演唱许多折子戏,吹打乐器演奏无数曲子。
村中乐队十几支,有大批民间艺人。虽然不让参加地方上的迎神赛会,但一年一度的‘迎礼拜’却十分闹猛,‘小敲’、‘流星’之外,还有十二支炮担、十二支铳,集中在谢氏祖堂内外自奏自乐,场面壮观,不少周边地区的百姓赶来观看。
每到这一天,村中的‘广福庵’内一定要高挂祖传国画——‘灵山老母’,据传画为唐伯虎所作,画中猴子的双眼随人而转,活灵活现。”
菊花老人徐家林
坊里人家敬奉“灵山老母”,传说灵山老母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发愿救苦救难,闻声往救,有百千万化身,能化男化女,化狗化猫,能以各种形象出现于世,与各种人物动物互相交流,并救度他(它)们,所以观世音菩萨的乐于助,在民间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尤其是坊里,上门搞服务业的妇女,要有一定形象,一定口才,一定机变能力,便于获得收入,养家糊口,都希望得到灵山老母的帮助。
而要获得灵山老母的帮助,首先心要诚,人要正,不能做坏事,这也无形之中是在教育百姓,“人助天助”,人只有先自助,而后天才能助之,关键还得靠自己。
“迎礼拜”,即是指迎寺前双枫庙的大义相公,还有沥海九庄判官庙的小义相公。那是一路抬着菩萨的沿村轮流礼拜的会火(社火),有各村会火自发参加,属于大众化的迎神活动,还可以得到免费招待吃饭,称为“迎礼拜”。
在过去,大家特别喜欢游玩的聚会、娱乐活动。
陆游像
南宋诗人陆游,就喜欢社日,社日有酒喝,那是一年中的好时节。所以陆游写过五六首关于“社日”的,有时社日没有来请他,他只好一个冷清地在家里整理残稿,心里不大高兴!
陆游在《社日》五言诗中说:“坎坎迎神鼓,儿童喜欲颠。放翁无社酒,闭户课残编。”
如果社日有人来请陆游去喝酒,那是相当痛快,诗兴大发了。
陆游在《社日小饮》中说:“人生当惜老年时,醉插山花压帽欹。世事恰如风过耳,微聋自好不须治。”
有酒有菜,与老农们欢聚畅聊,连年老耳朵微聋也觉得有好处了!
传统女神不出迎,所以大禹夫人、灵山老母安座不动。大菩萨也不出迎,是对大菩萨的尊重,请菩萨安座大殿。
在民间被抬来抬去游玩的是男神。大义相公姓朱,唐朝崧厦人。以文学著称,以孝义闻名。擅长医术,为人治病有奇效。封为“都巡检防御使”,后称“通济侯”,庙称“通济侯庙”。
大义相公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因为崧厦百姓永纪不忘,所以才成了神。
如果被百姓遗忘了,就不神了。
所以神是有功德于百姓的人,被百姓永远记得的贤人。
神都是普遍人变的,既不高远,也不稀奇。就像现在纪念馆里的人民英雄,如果纪念长久了,自然就成了神。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