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1|回复: 0

“四罪而天下咸服”,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1986

帖子

87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78
发表于 2024-12-7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记封面2.jpg

“四罪而天下咸服”,是什么意思?

因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动乱,都是从边疆问题开始。包括黄帝大战蚩尤,也是中原与边疆民族的战争。


研究历史,明清以来,尤其是清末的大乱,以边疆民族的叛乱为最!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原因?


不由得让人很好奇!古代三代公天下的时候,是怎样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


于是查《尚书》的《舜典》,记载了“天下咸服”的事迹:


“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什么是“四罪”?是指四人有罪吗?“四罪”之后,怎么会“天下咸服”呢?


其实分析起来,这里面问题就很复杂。


共工、欢兜、三苗、鲧,在后世被称为“四大罪人”。其实这四人并不都是罪人。


鲧是在大禹的父亲,传说治国用堵,治水失败。大禹子承父业,治水成功。


现在理解“殛鲧于羽山”,认为是鲧是在羽山被杀死。杀人要到羽山去杀,是不是也太麻烦了!


即便是鲧治水失败,也罪不致死。


其实“殛”有三种意思,一是诛杀,二是惩罚,三是流放。


所以根据原文对共工、欢兜、三苗、鲧四人处置,是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派驻、流放。而不是三人流放,鲧被杀死。


现代人的解释大都不太靠谱,一来因为新文化运动后,把古人向坏的方向理解。二来现代离上古太远,对原文理解有误。


理解比较正确的,应该是写《史记》的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


“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


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司马迁就说得很清楚了,欢兜是推荐共工的大臣,在帝尧朝中也是有说话权的。


共工是有能力的,但是还比较缺宏观调控能力,结果办理有许多失误。“淫辟”,是指过分、乱搞。


三苗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人。是统领三个苗族的首领,三苗族以前住在四川江淮、荆州一带。三苗山人野性难驯,经常会捣乱。


鲧也是有能力的人。


那么,虞舜为什么要建议帝尧把这四人派往四方呢?


这其实就是用文化与军事改造蛮夷、戎狄风气,要用拳头,来,试两下,要讲道理,有,中国文化。用中国的文武之道,去改造四疆及四疆以外的野蛮种族。


“四罪”,不是四个罪人,而是四面用文化去感化、改造。“罪”字,是捕鱼的竹网。“罪”就是用文化网罗、统一人民的思想。


所以,“四罪而天下咸服”,中国思想统一了,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四周边疆的人民都接受了王道文化,自然天下一统,天下咸服了。


因此,四人不是罪人,共工、欢兜、三苗、鲧是派往四方的镇边大将,再加上文化教育部长的职务。


那么,再回过头来看清末,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动乱,就是因为北狄、南蛮、西戎、东夷都被西方的三个一神教势力渗透、煽动,才造成了惨不忍睹的互相残杀劫难!


因此,现在中国面对类似清末的思想混乱局面,有必要对历史加以清醒的认识,了解过去祸根在哪里?了解背后有什么势力在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5-2-6 01:52 , Processed in 0.04913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