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373|回复: 1

纂风镇·纂风寺·纂风潮

[复制链接]

1455

主题

1946

帖子

85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8
发表于 2019-4-3 00: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江潮.jpg

纂风镇·纂风寺·纂风潮

  纂风镇,当会稽、上虞之界,与沥海相邻。据万历《绍兴府志》记载,纂风有城周百四十丈,高一丈三尺,厚二丈五尺,南北环以月城,有城楼一座。纂风镇是上虞最古老的三镇之一,据宋《元丰九域志》记载,上虞有三镇,曹娥,纂风,五夫,可见纂风历史的悠久。可以想象,从最初有家族来此定居,到形成繁华的纂风镇,其间要经过数百千年的繁衍生息。因此,纂风的历史,似乎还可以向上追溯,也许可以追溯到到汉唐。但是,因为史料的失落,纂风镇从前的故事,大都已经成为传说。

在纂风镇上,有一座纂风寺,宋朝以前修建。据释元照〈福圣院结界记〉记载:后周广顺元年,吴越乡宦蒋钦等以严可瑛所舍地建堂三间,额延寿。到宋祥符初,改名为福圣寺,但百姓仍习惯称之为纂风寺。到了治平四年,改建为大殿,四角细翘如雀舌,皆用升斗叠成,式样奇特,工艺精巧,相传是因为得到了鲁般的神助,而且因此留下四句遗诀:qìn一斧与一,藏在东南西北角。有人拾得去,代代工师不用学。这一些故事记录在康熙《上虞县志》中。


纂风镇,除了纂风寺,还有有名的纂风潮,明朝上虞诗人谢肃,在八月初八与友人同观纂风潮,诗中写道:


八月纂风风正急,合观海涛如涌山。


鱼龙挟势地维动,鸿雁流哀天宇闲。


云断禹峰浮一盖,烟轻吴峤濯千鬟。


挥杯不惜临流饮,要使阳侯识醉颜。


纂风潮的奇特,不但在于潮水的排山倒海,而且在于有形似巫峡的海门。纂风夹江有两座山,南面的叫,形似龛龙;北面的叫,颜色赤红。两座山一大一小,乡人称之为大泽、小泽。两山相峙,形成海门。据《上虞松夏志》记载,纂风潮经过海门,入则急激而生,若雪山崩卸,世谓其险恶过于罗刹。


明朝著名的上虞诗人谢谠,曾在夏盖湖筑白鸥山庄隐居,号海门,其号似乎即取自纂风的海门。


纂风潮除了大潮凶险之外,还在于天下闻名的浙江潮,便是从纂风开始,纂风潮是浙江潮的源头。所以,要研究浙江潮的起源,必定要到上虞的纂风来考察。最初研究浙江潮的,是宋朝的燕肃,他到纂风考察了纂风潮之后,写了一篇著名的科学论文——〈海潮论〉,为了使浙江潮的科学原理广为流传,燕肃请人把它刻在石碑上。燕肃的这篇论文,后被嵊县的学者姚宽收入《西溪丛语》中。


燕肃说,今观浙江之口,起自纂风亭,北望嘉兴大山,水阔二百余里,在纂风形成一个喇叭口。而在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球对潮水的引力最大,前潮过半,浊浪堆滞,后潮复来,纂风后浪推前浪,于是潮水溢于沙滩,猛怒顿涌,声势激射,故起而为涛耳。这就是浙江潮形成的原因。


燕肃是北宋有名的科学家,精通天文历法,他不但复制出古代文字记载指南车、记里鼓车,而且还改进了古代计时的莲花漏,并在全国普及使用。苏东坡后来作〈徐州莲华漏铭〉,铭中称赞燕肃说: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


苏东坡与燕肃相比,属于晚辈,在燕肃写了〈海潮论〉十多年之后,苏东坡方才出生。也许是苏东坡在看了燕肃所写的〈海潮论〉之后,才有了想一睹浙江潮的迫切心情,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苏东坡在〈庐山烟雨〉的诗中这样写道,及至到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真的是及至到来无别事吗?是不是还想看一看浙江潮的源头——纂风潮呢?还有那纂风镇的纂风寺?燕肃前辈足迹所到的纂风,巫峡一般的海门,可以参禅的纂风寺。除此之外,还有那纂风城、纂风浦、纂风亭,无不充满着诗情画情,无不让爱好山水、爱好诗词、爱好佛教的苏东坡神往?


于是,据乾隆《绍兴府志》记载,苏东坡在观看了纂风潮之后,走过石桥,穿过松径,游赏纂风寺,站在习习凉风的纂风亭下,远望纂风浦外的山水风光,烟树江村,碧峰轻鸥……感觉心旷神怡,顿时诗兴大发,写下了千古最著名的回文诗——〈纂风寺〉:


潮回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村晚,暖暖红霞晓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潮回暗浪雪山倾,真是纂风潮涌过海门独有的景象。纂风亭前,潮倾雪山。纂风浦外,渔舟晚唱。纂风寺前,松径石桥。门对泉眼,清波荡漾。遥望四山,云水相接。红霞晓日,轻鸥翻飞。好一派气象开阔、动静变幻的景象。


但是,苏东坡的这一首回文诗,至今已成为千古疑案。有的称是苏东坡所作,有的称不是苏东坡所作;有的说是〈题金山寺〉,有的说是〈题龟山〉。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过,我更觉得,这一首回文诗的描述,更符合古代纂风镇的风貌,彷佛让人看到了纂风寺的幽闲和纂风潮的奔腾。


然后,令人惋惜的是,到如今,上虞的纂风城没了,纂风寺没了,纂风亭没了,纂风浦没了,连纂风镇的地名也没了……似乎纂风镇一切的繁华,都象纂风潮一样滚涌而去,消失在历史的大江之中,留下的,只有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5

主题

1946

帖子

856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68
 楼主| 发表于 2022-5-30 16: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历《绍兴府志》二十一卷_26 八都纂风里(红线).jpg


“纂风以山名”,纂风因有山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12-4 15:59 , Processed in 0.05801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