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25|回复: 0

下洋草编厂

[复制链接]

1532

主题

2028

帖子

90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21-5-9 17: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洋草编厂

1966年“四清”运动后期,毛主席提出:“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


这是号召公社利用富裕劳动力,因地制宜,从单一农业向工、农业并进。


下洋大队,当时称“向阳大队”,响应三联公社号召,由孙长寿负责,成立了别具特色的“草编厂”。


草编属于手工艺品,具有三大优点:一、投资省:不用机器设备,只需一间染坊,再加木架、钉头、针线。二、成本低:材料为麦秆、芦叶,可以就地取材。三、销路广:草编产品不但美观,而且实用性强,加上价廉物美,国内外需求量很大。


因此决策之初,就注定了下洋草编厂的成功。


草编的形状,以圆形、方形为主,也制作定制产品,比如上海人爱穿的草编拖鞋,既轻便时尚,又透气保健。还有编织袋,上而有各种动物或花朵的花纹,漂亮极了!


薄薄方型的称“扁”,如芦扁。圆形的称“麦果”,麦果是麦粉做的圆饼,用麦秆做的,是能看能用不能吃的麦果。


草编(压缩).jpg

孙长寿家珍藏数十年的麦果(送给我几个)

编制,土话称“压”,如压芦扁,用巧力使其定型。芦扁可以用来做坐垫,可以做锅垫。过去烧煤,锅底墨乌,垫在锅底正好。一般人家都会购买一二,崧厦供销社有出售,产品出自下洋草编厂。


据孙长寿讲述:收购先定好日子,大家都缴拢来,缴拢来验收。负责来收的是崧厦供销社职工小赵,杨家桥人。


压芦扁用芦竹叶瓣,先芦竹叶瓣朵辫,再放在十字型的木架上,盘拢来,盘拢来。木架上钉有钉头,用来定型芦扁形状。再用针线把芦辫缝起来,根据要求的大小,芦扁就压好了。


孙长寿(压缩).jpg

原草编厂厂长孙长寿

下洋靠近曹娥江,在百沥海塘两坡,是连片的芦竹林。每到夏秋芦竹枝叶繁茂时,正是男女老少上塘采摘芦叶的好时光。


压芦扁,做麦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灵活自由,老少皆宜。只要心灵手巧妙,就能勤劳致富,成为下洋带动附近大队的副业,前朱桥、五汊港、洞桥头的一批人都来编制。


外国人看了中国纯天然、纯手工的工艺品,也十分喜爱。因此下洋草编厂通过与上虞外贸公司方琴师傅签约,定制产品,从上海、宁波港出口海外。


过去是多子女时代,这种轻巧、机智、多变的手工艺,很受小女孩的喜欢,七八岁就能帮忙编制。


据余丽君回忆: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因为下洋村里有编制麦果做,所以要在每年麦子成熟后,把麦秆上面部分,挑长的、好的,用剪刀把它剪下来,一般每户人家都会剪很多。


麦果是分三种颜色的,一种为纯天然的白色,其它的分红、绿、橘黄、紫等颜色。大队里有一间染坊,每户人家都把麦秆分成几份,写好自己家的姓名,或者做好印记,放在染房。等统一染好颜色后,再每户人家自己去拿。


那时,我们老人、小孩负责剪麦秆,小孩并负责把三种颜色的麦秆编制成一条条编条。等大人们做完农活,傍晚或者晚上时,再把这个编条做成一个个像麦果一样的工艺品,麦果有大有小。我记得我那时编织编条,在小伙伴中还算是快手。


下洋村因为编织出了名,不少姑娘还去外村当起了师傅,在当地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和好评。


那时候下洋村算是富裕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01:06 , Processed in 0.0728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