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名中医传人屠焕根
伟明村的老中医屠焕根,因为地处三汇曹娥江一隅,自然不太为人所熟知。
其实他是绍兴名中医吴水峰的传人,拜师学医七年,到老仍在钻研,远道上门求医者不绝。
屠焕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中医师,他1944年出生,8岁上学。解放后,伟明半路庵开办了“东汇小学”,等到上学年龄,刚好在东汇小学读书。
屠焕根读到小学六年级毕业,那一年,他16岁。这一年是在1959年,国家虽然遭遇经济困难,但仍重视医疗事业的投入。国家号召“老中医带学徒”,屠焕根运气好,遇上国家传承中医运动的机遇。
并且机遇加上因缘,因为家庭与中医、与吴水峰医师的关系,让少年屠焕根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屠焕根师医讲述:伟明村屠氏,是从南岸头孙端三桥溇搬来的,是在太爷爷的时候。
我爷爷生了三个儿子,大个儿子眼睛不便,第二个我二爹,做郎中,也是水峰先生里学的。我爹介辰光是开药店的。
我爹开药店辰光,还在朝东屋里,老屋里!老早子,我还小,勿晓得呖!
我同老堂焕成,拜水峰先生为师,是因为我二爹给水峰先生当寄拜儿子的。我叫先生叫“外公”的,是这样来的。
水峰先生那时同翘胡须伤科,经常到咸湖里来摆早埠(坐堂看病)的,在沥海,早埠过之后呢,回不到孙端去,经常到我二爹里过夜。
后来我爷爷说起:“格伢(我)两个孙子,好倷(你们)里学哉!”让我呢,拜水峰先生。焕成呢,拜小儿科先生。别出咯,分开学。
那时联诊刚成立的时候,我刚六年级书读出,是这样去拜的。刚毕业就去,那时候我运道好!当时国家号召:“老中医带学徒”。
我学徙有生活费的,我每月有九块一月的生活费,一年有廿二块的衣服费。实际上我这个人也是国家培养的。
屠焕根医生
平常我家里与先生交往呢,也只送了一些土货。哪个土货呢,下半年油豆腐,有种起来的花生,一些农产品,他家没有的。
过年的时候呢,先生有鱼送给我们的,糯米、鱼。那时候的礼尚往来是这样的。
学了七年,七年之后,回到伟明来哉!那时顾玉兔当书记,刚刚只信校一个人,我来再增加一个做医生。
实际上学了七年,在对江孙端学的,人民医院里。
吴水峰先生,那时有名的。我先生是从范江搬来的,祖籍是范江。他学生收了不少!我们这里也有好几个。
他原来在吴融,开药店的。既开药店,又坐堂门诊。孙端、道墟、肖金,都坐埠(坐堂)的,生意蛮多咯!
我有时给他每天开方,每日早上七点钟开起,开到十一点半啦!他讲出来,我写。我给他开药方,每日有介多!
后来已经有基础哉,因为书读过,《脉诀》读过,《药性》读过,《汤头》读过,基本上脉诀、药性都晓得哉!
到后来,水峰先生当我快学好的时候,病人把过,他把过,再让我把。要他先把过,再我把。分析、体验病证与脉象。再靠先生的药方,啥个毛病,他用啥个药。
(那时候西医也有的,勿太有,以中医为主。)
先生脉把过之后,我再把,把好之后,要开药方哉呀!
我开药方,先生报来,啥西、啥西,啥西多少,啥西多少,几钱、几钱。
等随后熟悉之后,病人脉把出来,啥个药、啥个药,我都给他写好哉啦!
啥个毛病,吃啥个药,写好哉啦!都这样子。
(徐世荣:好出师哉!)
有时候,我先生有毛病哉,休息哉,我独自坐桌,看病哉!
病人问:“先生来咚?”
挂号的说:“小先生来咚,小先生来咚!”
我药方开给他们,这一次看好。随后,病人要来复诊来呀!询问病情,有些好啦?卯差呖去哒哉!就这样。
看病都要靠老先生的经验学!“书死病活”咯!
还有靠以前的底(药方)也有好处!水峰先生看毛病的底,复诊的底。
上场啥个毛病,啥个药。随后第二趟来看,啥个毛病,啥个药。现在这样,以前这样,加了没几味,都要靠这样钻研出来的。
今年78岁的屠医师,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声音响响,精神很好。
他说:照书本上面,用药上面,那时先生还分量轻的,现在实际上我在《医药养生报》上看,分量只有加重的。
像这段时间,在新冠疫情当中来看,我想中医治病效果是好的。
没有这种病出来时候,一般伤风、感冒来看,呛(咳嗽)来看,西医一般一礼拜(盐水)挂落啦,呛就不肯好,就要中药来调理。
中药一调理之后,有种药物上面,用落去随好啦!
再同《医药养生报》里看看,对中医方面,药物上面。那时疫情上这种药方来看看,我想才对咯!
像麻黄,以前一般是五克、六克,对这个疫情上面,可以用到八克,效果是好啦!
对呛,有种疫情上面,年纪大了,气接勿着,所以要呼吸机。把这种麻黄用落去,气就平落哉!
麻黄发表、平气息,对气急效果蛮好!“气呼、气呼”,一用落去就好哉!
屠焕根老中医
那时我先生用麻黄,没这么煞(量多)!老辈手里没有这么煞!
因此用药,要从实践上面,实践出来的。
所以之学中医,要靠老先生带,一定要带。再加自己钻研,病情上面。
从屠焕根医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中,令人受益非浅,对中医又增进了了解。
向数十年来,在农村基层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关于麻黄现在可以加大用量,我发表了个人对中医理解的一点观点,屠医师认为有道理。
时代不同,体质、病情也不同。过去人底子亏,体力劳动,长期出汗,吃得又不好。麻黄有发表、平气作用,麻黄不能过量。汗出过度伤身体。
现代人缺少运动,很少出汗,再加空调、冰箱,寒气体内很难排出,所以麻黄可以多一点。
尤其是新冠病毒,是一种湿性病毒,用量不大,湿气就排不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