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914|回复: 0

伟明的义渡和牛拖车

[复制链接]

1532

主题

2028

帖子

90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21-6-6 2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伟明的义渡和牛拖车

伟明堰头渡故址.webp.jpg

伟明堰头渡故址

据《沥海所志稿·义渡路亭》记载,伟明村在清代有两个义渡,一个叫蛏浦渡,一个叫楝树渡。


“蛏浦渡船,在沥海所南门外,由众姓集资建置。对岸为蛏浦及车家浦村。


楝树渡船,由南汇村陈、杨等姓募资建置。现归自治,职邵荫棠董理经管。”


《沥海所志稿》.webp.jpg

《沥海所志稿》

清代沥海有三个义渡、三座路亭。修桥、铺路、造凉亭,是古代常见的义举。


修桥、铺路供人通行,路亭、施茶供人歇息、解渴,善事从日常做起。


义渡,是古代民间实行的社会福利。


三个义渡,除了在伟明的蛏浦渡、楝树渡,还有一个花宫(公)渡。


“花公渡船,在沥海所南塘,对渡为啸唫村。光绪年间,由就地杨启璜、杨启华捐置。”


蛏浦渡,后来习惯称“堰头渡”,因为蛏浦江边有一个堰头村,渡口就在堰头村。


堰头渡.jpg

堰头渡

就像楝树渡,南岸江边有一个楝树下村,所以就叫“楝树下渡”。


楝树下渡在伟明与联谊交界,从孙端到沥海,上岸经过半路庵。


楝树下渡故址.webp.jpg

楝树下渡故址

楝树渡“由南汇村陈、杨等姓募资建置”,陈氏是伟明大姓,杨氏是沥海义士,再加其他众姓,大家共同捐资、募资建置,是乘渡船免费的义渡。


到民国年间,楝树渡归自治,任邵荫棠为董事、经理,负责经营管理。


而堰头渡在民国年间,仍是义渡,来往乘渡免费。


据徐一炎老伯讲:伟明义渡有渡船田的,是大家出钞票买的义田,每年起来的田租给船工,作为工钿、修船费用。



徐一炎老伯

据《沥海镇志》记载:三汇共有四个渡口,镇塘殿、桑盆殿、楝树下、堰头。


位于曹娥江下游的渡口,是连接上虞三汇、肖金、绍兴皇浦、孙端四乡的水上桥梁,是古时萧、绍、虞、慈北部四县人们往来的重要渡口。


解放前,渡口分大渡、小渡两种。


大渡即义渡,备有渡船两只,经费由渡口附近群众捐助,往来旅客免费过渡。


小渡则由个人经营,收费过渡。但只在过渡旺季才使用,也无固定渡船。


《沥海镇志》封面.webp.jpg

1952年,进行了水上民主改革,验检渡船,核定载人额,审核渡工,登记发给营业证,由个体经营。


往来旅客,实行收费过渡。当时楝树下有渡船5艘,堰头渡船3艘。


1966年7月,四个渡口组成三汇公社渡口运输大队,简称“渡船大队”。1972年,渡船开始用机动船。


随着公路和桥梁的建设,渡船退出了历史,成为乡村记忆。


在从前,因曹娥江江边浅滩泥泞,渡船无法靠近高岸,旅客需下船赤足跋涉。


特别是在冬天,赤脚寒冷刺骨,更加艰难。因此,牛拖车因运而生,用车代步,以牛代劳,大家愿意付一点车费。一辆牛拖车能载客15


牛拖车是冬季渡口配套的交通工具,据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01:05 , Processed in 0.0838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