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29|回复: 0

祝家街“宜有堂”和“乐耕草堂”(一)

[复制链接]

1533

主题

2030

帖子

902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22
发表于 2021-12-21 00: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家街“宜有堂”和“乐耕草堂” (一)



家谱的好处,就是保留了乡土的历史文化,对于了解乡土的历史演变,可以查到很多方面的信息。


比如,从崧厦始祖夏天英的记载中,可以得到清朝乾隆年间,有关崧厦的许多信息。


夏天英娶妻成氏,生有三子四女,长女嫁给成理巷成圣贤,次女嫁给章陆村陆士伦,三女嫁给百官镇王明远,四女嫁给祝家街张九龄。


长女嫁给“成理巷”的成圣贤,“成理巷”在俞港里。“俞港”,现称“喻江”,因崧城俞氏居住而得名。俞、成是喻江里的大姓。由此可知,成氏在清朝乾隆以前,就已经聚而成族。


次女嫁到“章陆村”,“章陆村”即是章家、陆家组成的村落,两村沿塘相连,古代合称“章陆村”。


三女嫁给百官镇的王明远,王氏与夏氏成为亲戚。后来十三岁死了父亲的夏子香,被戚属王氏带到杭州钱庄做学徒,可能就是百官王明远的亲戚。


四女嫁给“祝家街”的张九龄,可知“祝家街”的名称,在清朝乾隆以前就已得名。同样可知,张氏在清朝乾隆以前,就已居住在崧厦,因此“张湖”、“祝家街”的地名,必与最早居住的家族有关。


闲话捋起,回过头来,再来说上回说过的祝家街的新、老两个夏家台门。


既有新夏家、老夏家的称呼,可见并非同一时间所造。


据王吉祥师傅的采访,夏家后人早已忘记了开创家业的夏子香,说成新、老夏家台门,都是夏子香的长孙夏绍祖造的。


当然,赤空大师也是这么认为的,在一篇《老照片:夏母袁太夫人八秩寿辰家庆纪念》文中,活灵活现地描述老夏家台门:


袁太夫人八十寿.jpeg


“上虞崧厦祝家街曾有一幢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深宅院落,前后五进,面阔七间,整个院落布局对称,宽敞宏伟,院内布满木雕、砖雕、石雕,内容丰富,颇具气象。


尤其是水磨青砖砌筑及雕刻而成的仪门门楼更是高大精美,门额上雕刻有‘垂裕后昆’四字,为清末举人、著名书法家曹振采的手笔,内侧上刻‘惟德永图’。


进入仪门,宽敞的正厅堂匾高悬,额曰‘宜有堂’,为李斝所书,两侧堂联‘取一经教子,守五德传家’、‘龙章凤姿光华相映,鹊笑鸠舞喜庆大来’,又有边联数对。


这座气派非凡的豪宅便是老照片中的拍摄场景,而它的主人是号称‘崧镇三大家’之一的东市头夏家。”


赤空大师最后结论说:“‘宜有堂’也在解放后就被作为‘崧厦轧花厂’的厂房。”



袁太夫人八十寿.jpg


其实,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的“宜有堂”,是“新夏家台门”,后来成为了“崧厦油厂”。不是成为“崧厦轧花厂”的“老夏家台门”。


显然把新、老混为一谈,眉毛、胡子一把抓了。


王师傅属于道听途说派,出差错也难怪!但作为夏氏后人,自认为对夏家家事十分了解的“大师”,居然会出这么大的洋相,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关于建造“宜有堂”,夏家家庭教师姚莹俊特地写了一篇《饴孙老弟新居上梁文》祝贺,文章就收在夏氏家谱中。


夏绍祖,夏光熊长子,更名嘉绪,字诒孙,又字饴孙,钱塘附贡生。


造“宜有堂”时,夏嘉绪已经五十岁。姚莹俊也有一篇写给夏嘉绪、袁夫人五十双寿的祝寿文,题目叫《学侣明经夏君暨德配袁孺人五十双寿序》。


夏嘉绪是姚莹俊的学生,姚莹俊虽是夏嘉绪的先生,但谦称“学侣”,大家一起学习。


夏嘉绪是一位聪明志高的书生,文章写得比弟弟好,科举时弟弟录取,自己没录取,因为想不通,精神失常了。


对于这样的学生,如何祝贺,真是难死先生了!幸亏姚莹俊才学高,想到了一个“疾隐”的亮点,称夏嘉绪是借病而隐的隐士。于是文章思路打开了,因此洋洋洒洒一大篇就出来了。


“君之疾垂十余年,今愈矣。犹若未愈者,然其族人皆以为痴,君岂痴者。其得疾,余知之最深,故目为疾隐。”


姚莹俊说:夏嘉绩病了十余年,现在病愈了。但好像仍未愈,因而族人“皆以为痴”,他岂是真的痴啊!他得病,我了解得最深,所以可以视为“疾隐”。


其实说夏嘉绩是“疾隐”,也非常正确。因为弟弟考上了,成为嘉善县训导,结果三十一岁就死了。第二年父亲夏光熊也抑郁而死。倒是夏嘉绩“呆人有呆福”,“宜有堂”新楼造起来,五十大寿做起来!


新夏家台门“宜有堂”的规模,自不及老夏家台门的“乐耕草堂”。


当年夏子香造夏家台门时,一来是气大财粗,二来是为子孙后代打基础,再加上商业招待客人的需要,很气派地造了七间五进的大台门。


建造的时间,非一二年不成完工,多则需要三四年。而“宜有堂”造了几个月就造好了,姚莹俊在上梁文中说:


“萃门庭兮喜气,一岁中集瑞多颐。焕堂构兮新猷,数月来传呼邪许。”


描写造“宜有堂”的工地上,数月来传出“邪许”使劲的呼号声。


因此,可以推算一下新、老台门的相距时间,如果是在夏子香三十五岁左右建造,距新造台门也有六十多年。



后来老夏家台门经过两代人两轮分家,夏嘉绪只得了四分之一。


据王师傅采访,说夏嘉绪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二住老夏家台门,老三、老四住新夏家台门。


这里其实影射一个问题,老大、老二成家以后,四分之一的老夏家台门,已经不够住了,所以才需要新造夏家台门。


因此,如果袁太夫人的照片是“宜有堂”门前照的话,那应该是后来成为油厂的新造走马楼门口,而不是轧花厂七间五进的门前。


当然,等到夏家拍全家福时,时代已从清朝到民国,新夏家台门也已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15:49 , Processed in 0.0782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