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丢失的李氏旧谱是怎样的
传说宋理宗所赐的《李氏宗谱》是怎样的?
在《横河李氏宗谱》中,有一篇李天祺写《李氏旧谱存逸始末略》的回忆录,原来旧谱藏于后岸的李廷七家中,廷七公因年高没有后代,就交给祖父李继泉收藏。
这一套家谱原秘藏在高阁的深邃处,年长日久,房屋漏水,染湿了家谱,等取出时,家谱多有霉湿损坏,已不是很完整,所留存的多数都脱起了。
祖父李继泉接过家谱,让李天祺把保藏在书箱中。李天祺尝郑重请出展阅,还有一些记忆印象。
家谱长约一尺三四寸,阔二尺左右,都是单页。也就是没把家谱对折装订,所以变成横宽状。
第一页上,方体书写“李氏家谱”四字,中缝有“李焘书”三字,字下隐隐盖有图章。
“焘”字下面四点,略似草体“心”字,而稍显疏朗。李天祺幼时曾读为“李寿心书”。
第二页,是宣绘写的序文。第三页,是世系,上层“隆一府君”居中。次层,讳“德明”、讳“德庶”分二派。
三层、四层,不尽忆。五层,讳德明派下,乃讳“显忠”。讳德庶派下,乃讳“光”。
第五页,是李永奇,有谥永奇公像赞。第六页,是李显忠,有忠襄公像赞。第七页,是李光,有谥庄简公像赞。第八页,是一小像赞。
页面四围,都是五爪龙文。在年月上面,都盖玉玺。谱中有“皇宋御制”四字,未能记忆确切在哪一页?
据李天祺回忆第二页中宣绘的序文,后来保存在《横河李氏宗谱》中,被称为是“此原序也”,中间除了个别字改动之外,其中有一大段作了修改。
如《天乐李氏宗谱》中的《李氏家谱序》是:
“爰至我朝,有诸王子讳德明,其曾祖慎,自会稽郡,以帝胄袭官苏尾九族,遂世居绥德之青涧。任皇城使,赠太师、秦国公。一子中言,亦任皇城使,赠太师、魏国公。中言子,曰永奇、永和。永奇任同州观察使,赠太师、陈国公。永和历官和州观察使,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永奇子,讳显忠。初名世辅,太上皇帝改赐今名。绍兴九年,自西夏归宋,仍家浙东之绍兴。屡立大功,为中兴名将,官至二府。孝宗朝,除太尉。卒赠陇西郡开国公,淳熙五年九月乙酉,安葬于绍兴山阴承务乡秦望山之原。
其子师正辈十六人,世济勋劳,咸登贵显。族大支蕃,分徙不一。师颜家于暨阳,师古家于嘉禾,师文家于萧山,师旦家于东阳,师冉家于金华,师直家于吴淞,师闵家于会稽,师正家于山阴之城隅。师尹家于上虞之五夫,次子谟,复归山阴之山栖(横山)。”
《横河李氏宗谱》则改为:
“爰至我朝,有诸王子隆一府君袭苏尾九族都巡检司抚使,世居绥德之清涧。二子德明、德庶作二派,厥后子孙南迁,于吴越间,簪缨蝉联,甲于他族。绍兴间,忠显公以武功显,庄简公以文学著,位极人臣之上,世罕俪也。
惜乎庄简,以直道忤秦见谪,终于不起。是时胡金乱华,世家靡定,庄简公家于古虞,忠显公家于山阴。厥后子孙有徙于塈阳、剡县、嘉禾、吴淞者,有徙于婺州、东阳、义乌等处者,纷纷不一。”
《虞邑横河李氏宗谱》
宣绘的序文,是受御史中丞李诜之托,叙述李氏青涧横山派的来历,始祖是李慎,也就是潭头李氏所称的“隆一府君”。李德明是李慎的曾孙,而不是儿子。
是李慎生李桧,李桧生李业,李业生李德明,李德明生李中言,李中言生李永奇,李永奇生李显忠。
李显忠生十六个儿子,其中李师尹迁居上虞五夫,李师尹次子李谟,复归山阴横山。
青涧横山李氏与上虞李光不是同一派系的。
下面把李天祺回忆文章标点整理了一下,以供参阅:
李氏旧谱存逸始末略
祺尝闻之先大人曰:家谱乃宋理宗所赐,旧藏于后岸廷七府君。以年高无嗣,授于我先大父继泉府君。时廷七府君原秘藏高阁深邃处,日久不无屋漏水染,取出时多有霉湿所损者,是以不能尽全,其存者多系托起。
我先大人向付祺藏书箧中,会康熙癸丑年正月初六夜,族遭回禄灾时,祺适在嘉禾(嘉兴)。至初十日后归,书箧无存,灰烬中并无书箧及诸书踪迹可寻,心知有乘机拾去者。已而渐知流入杨家溪同姓处,未得其机以赎。
但向尝请出展观,犹有可记忆者,其式约长尺三四寸,阔二尺许,皆单页。第一页,方书“李氏家谱”四字,中缝间,有“李焘书”三字。字下图书隐隐,“焘”字四点,略似草“心”字而稍疏。幼时曾读为“李寿心书”。
第二页,乃宣绘序文。第三页,乃世系,上层“隆一府君”居中,次层,讳“德明”、讳“德庶”分二派。三层、四层,不尽忆。五层,讳德明派下,乃讳“显忠”。讳德庶派下,乃讳“光”。
第四页,亦系世系,上层系“孟”字,题添一、字为讳者,兄弟五,行注载,多贵显。其第一行,讳孟博,注载:“尚德不仕”。次层皆“知”字,题讳知孝者,为孟坚之子。
下三层,有以“大”字第行者,有以“千”字第行者,大约大字、千字辈以前皆贵显,有银青光禄大夫者,有赠紫金鱼袋者,有荣禄大夫者,有朝散大夫者,有奉直大夫者,不能尽忆。
大字、千字辈及其后,多提举、宣教之类。又两页中,有以行字加笔画于中,为单字讳,如“衎、衍、衢”字之类者,不能尽忆。
第五页,乃讳永奇,谥公像赞。第六页,讳显忠,忠襄公像赞。第七页,讳光,谥庄简公像赞。第八页,乃一小像赞。
中四围,皆五爪龙文。年月上,皆盖玉玺。又,谱中有“皇宋御制”四字,未忆确在何页。
谨即其所能忆者识之,疑者阙之,以俟旧谱复回,传之奕禩焉。
时
皇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正月之吉
潭头裔孙天祺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