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刘鹗在新疆
来源:新疆旅行网
刘鹗(1857~1909年),字铁云,江苏淮安人,为南宋大将刘光世第二十三代孙。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父亲刘成忠为咸丰进士,在李鸿章幕府任文书官,后任道员。他从小聪慧又性情脱略,不尚规矩,随兴趣所至,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广泛猎取各种知识。青年时代,为了寻求自幼以来耳闻目睹的悲惨国运和广大民众颠沛流离痛苦生活的答案,他摈弃了以传统的科举考试猎取功名的老路,希望能对国家和民众有所贡献,因此埋头书斋研读的,不再是八股文章,而是治河、算学、医学等新的科学知识,终以一系列惊人之举,而成为中国清末社会的一代奇人。
一是三十二岁以治理黄河决口一举成名。1887~1888年(光绪十三至十四年),黄河在郑州两度决口,东河总督成孚与河南巡抚李鹤年发配军台效力赎罪。新任东河总督吴大澂面对决口久不合龙,束手无策之时,刘鹗自告奋勇前往投效被留用,提出堵口方案,亲自上堤指挥,是冬决口合龙,吴大澂赏加头品顶戴,特别荐举刘鹗以道员任用,谁知他让给了哥哥刘孟熊。又以辛勤绘出豫冀鲁三省黄河图及河道三年安澜,被两任山东巡抚张曜和福润荐举知府衔,以其有奇才异能保送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是四十一岁时弃官经商。刘鹗既已保升到五品知府,以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及个人能力,借此衙门爬上去是很容易的。但他不想以从政为进身之阶,而是热衷于创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被英意联合福公司聘为买办,竭力支持该公司在山西修铁路、建矿厂,遭到京官的群起反对。他居间牟利,生活豪华,不断受到舆论指责。他的富国养民的主观愿望并没有实现,因山西开矿修路一事,“汉奸之名大噪于世”。姻亲好友罗振玉在《刘铁云传》中说:“君既受廪于欧人,虽顾惜国权,卒不能剖心自明于人,在君乌得为无罪?”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指出:“一个知己的朋友尚且说他乌得无罪,何况一般不相识的众人呢?”
三是四十四岁时在北京赈济灾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漕运断绝,京中发生饥荒。刘鹗在上海,听到友人自京来说尸横遍地,举家相对饿死者亦多,闻之泪下。致信上海友人说:“人才为国之元气,京师为人才渊薮,救京师之士商,即所以保国家之元气。”于是自筹资金,带领翻译人等进京。沙俄军队占领着清宫仓场,因不爱吃米,准备焚烧太仓米。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及与各国使馆熟悉的便利,将米买出,作为赈粮及平粜米,救济难民。加上掩埋尸体,耗资甚巨。但这一功德之举,也被些官僚指为“通洋”,要求清廷将他“明正典刑”。罗振玉在《刘铁云传》中不禁感叹:“粜诸民,民赖以安。君平生之所以惠于人者,实在此事,而数年后柄臣某乃以私售仓粟罪君,致流新疆死矣!”
四是四十七岁时出版中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发表自己的传世名作《老残游记》。庚子乱后,刘鹗收集甲骨五千余片,精拓千片,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出版了《铁云藏龟》,三干多年前的古老象形文字第一次石印成书,轰动中外。其自序可以说是我国研究甲骨文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不愧是研究甲骨文的开路先锋。刘鹗还是一名杰出的小说家,以一时之兴所写的《老残游记》风行当时,历久不衰。发表已有百年,流行甚广,印者亦多,还有多种外文译本,各种版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可见影响之大。《老残游记》写的是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山东各地行医时的所见所闻和所为,书中的老残就是刘鹗自己的影子。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其中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亦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短短数语,评论精当全面。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下半年,刘鹗见他所经营筹划的实业全部落空,转向发展自己在浦口所买的地产。时值京浦铁路的兴建已有成议,浦口适为终点,一时地价大起,他所买的干亩荒地遂为人瞩目。江浦豪绅陈浏曾在总理衙门任记名章京,退休在家,欲强得地,被刘鹗拒绝,于是致信京中,指控刘鹗为汉奸,为外国人买地,由是祸起,众毒齐发。军机大臣袁世凯以“垄断矿利,贻祸晋沂”,“勾结外人,盗卖仓米”的罪名,下令将刘鹗捉拿看管。1908年7月19日(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清廷在外务部关于刘鹗“贪鄙妄谬,不止一端,请旨惩处”的奏折上批示:“革员刘鹗违法罔利,怙恶不悛,著发往新疆,永远监禁。该犯所有产业,著两江总督查明充公。”刘鹗未经审讯,几天后即由南京起解,清廷电告沿途各省督抚派员迅速递解。
流放途中,他致信表弟卞德铭:“新疆米为天下之冠,鸡猪果蔬,无一不佳。人以其远,皆不肯去,其实名利之捷径也。回信寄新疆省六道巷王成亨转交。”还说:“兄拟温习医理,到新疆后,尚有数月吃用。此数月间,谋一啖饭法,当不难也。”示儿大绅短信云:“启程途中,南望雪岭,直西不绝,以达昆仑,真壮观也!”他从暑天走到大雪时节,1909年元旦(十二月十日)赶到新疆省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
因为刘鹗既不是皇室宗族,也不是达官显贵,自然得不到好的待遇,只能自投城隍庙,寻一栖身之处。当时的城隍庙在迪化大西门内(原新中剧院,已拆除新建),庙内香火旺盛,道场显赫,既理冥国事务,又办人间善事。刘鹗被庙内主事收留,安顿在戏台下左侧第三间小房内居住。为维持生计,行医接诊,声誉传遍全城。四月间致信姻亲、甘肃布政使毛庆蕃(字实君),简述流放途中身心折磨,在戍写出医书《人寿安和集》,更说到巡抚联魁接宣统改元大赦诏令,将发配新疆的三十二名官员一律开列名单上报,他想往着生入玉门关,谁知只有两人获释,令他空欢喜一场。8月23日(七月八日)早晨起床时失足跌倒,诊断为中风,抢救无效而故去。贫不能治丧,毛庆蕃致电新任新疆巡抚袁大化,请力助之。刘鹗由多年的仆人李贵收敛入棺,披麻戴孝,驱车东返。儿子们在兰州、洛阳迎候,护送灵柩返回淮安归葬。
关于刘鹗的评价,多年来争论不定,但还是逐渐从偏激片面趋向客观全面,提出重新认识老残,刘鹗并非汉奸。对《老残游记》的思想意蕴、认识价值和艺术特点给予充分肯定;对其改革思想,也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将近百年过去了,刘鹗那戴瓜皮帽、穿长袍的身影,那留着两撇八字胡、爽快和善的神态,一直在乌鲁木齐流传着。人们路过新中剧院,或者读起《老残游记》,禁不住总要想起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