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外戚中德才兼备的郑兴裔
郑兴裔(1126-1199),初名兴宗,字光锡,开封(今属河南)人。徽宗郑皇后外家三世孙。绍兴四年,以后恩授成忠郎,监潭州南岳庙,除干办祗候库,充昭慈圣献皇后攒宫内外都巡检使。十一年,除镇江府提辖榷货务都茶场。二十年,为秀州兵马钤辖。二十五年,改宣州兵马钤辖。三十一年,授平江府兵马钤辖。
隆兴元年,为江东路兵马钤辖。乾道三年,改福建路兵马钤辖。七年,除福建提刑,加领高州刺史。八年,除成州团练使。九年,迁江州观察使,除两浙东路提刑。淳熙元年,改两浙西路提刑、江东路提刑,请祠归里。召知门事,兼提举皇城司公事,迁枢密院副都承旨。四年,奏请录用赵鼎、岳飞子孙。
丁母忧。六年,服阕,起复故官,抗论时政得失。八年,除均州防御使。九年,召为国信使,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十一年,授枢密院都承旨,知庐州府,兼淮南西路总领财赋制置安抚招讨大使。十五年,知扬州。绍熙二年,召赴行在,提举醴泉观,奏请录用刘过。三年,奏请擢用陈亮。孝宗卒,充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庆元元年,知明州。
四年,奏请弛伪学之禁、追复赵汝愚官职。五年,拜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柱国、少师、武泰军节度使,致仕,筑退庵于赐第。卒年七十四,谥忠肃。
兴裔喜读白居易《长庆集》,诗必取法。立朝多正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称其“《请起居重华宫》及《论淮西荒政》诸疏,词意剀挚”。著有《退庵集》三十卷、《四朝奏议》三十卷,已佚。其后裔郑起泓等辑其遗文,题为《郑忠肃公奏议遗集》,有清康熙三十二年刊《郑氏六名家集》本、《四库全书》本。《全宋文》卷四九九○至四九九二录其文三卷。事迹见周必大《武泰军节度使赠太尉郑公兴裔神道碑》(《文忠集》卷七○)、《宋史》卷四六五本传。其孙郑竦编有《郑忠肃公年谱》。
贫能立志,富而好德,贵而好学,必能有成。
《宋史》原文:
郑兴裔,字光锡,初名兴宗,显肃皇后外家三世孙也。曾祖绅,封乐平郡王。祖翼之,陆海军节度使。父蕃,和州防御使。兴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资),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办祗候库。圣献后葬,充攒宫内外巡检,累至江东路钤辖。
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且言都统及马军帅皆非其人。徒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加遥领高州刺史。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着为令。
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海寇倏去忽来,调兵常无及,兴裔请置澳长,寇至径率民兵御之。又言禁兵事艺不精,多充私役,乞行禁止,尉以捕盗改秩,多伪,当加审实。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
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阁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
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
绍熙元年,迁保静军承宣使,召领内祠,充明堂大礼都大主管大内公事。宁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军节度使。卒,年七十四,赠太尉,谥忠肃。
兴裔历事四朝,以材名结主知,中兴外族之贤,未有其比。子三人:挺,以横行团练使历淮、襄两道帅。损,登进士甲科,与抗皆有位于朝。
——《宋史·外戚·郑兴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