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隐居岭南的中翰钟廷英
岭南田家山
钟廷英,字孟实,号华石,明上虞丰惠大池头人。万历年间,任中书舍人,即“中翰”之职。
在父亲钟谷病逝之后,钟廷英守制丁忧归里,绝意仕途,惟以登临为事。结庐隐居于太平山、覆卮山之间的界天山,名其村居为“界天庄”。
据《会稽钟氏家谱·华石公传》记载:“由虞城至覆卮界天,六十余里,其间溪渚不一。惟石阔溪,春涨秋涛,人苦徒涉。公捐资买山,募工叠石城坦途,至今称‘中翰岭’。”
据徐如翰《中翰岭碑记》记载:“其岭约长数千余丈,亘阔丈许。置买民山两嶐四折,计三十亩。始于丁巳(万历四十四年,1617)夏日,成于庚申(1620)冬日。”
现在这一段上虞乡贤独力建造大道的历史已经湮没,县志乡史皆不记载。如关于上虞的历史文化丛书中,岭南的《大事记》,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始建广济桥”开始,而钟廷英造中翰岭始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7),造路比造桥要早二百年。
由此发现,岭南的历史底蕴可以提前二百多年,而在上虞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资造大道的事迹,也可以成为岭南人文的一大亮点!
据记载,钟廷英三十岁时,在京都太学进修,毕业后进入内阁(鸾省),供奉文华殿,负责起草诏书(典制敕)。值神宗时(万历年间),朝野奠谧(万历帝久不上朝),结社联吟,有“十八词臣”之称。钟廷英文词清丽,是上虞明代有名的词人。
钟廷英隐居岭南山中,几二十年,吟咏甚多。闻天台、雁荡之奇,跋涉、登临访之,往还山中两月余。遍历诸山名胜,著《游天台记》;复录吟草,题曰《载台草》。钟廷英是上虞明代有名的山水作家。
钟廷英生平长于词赋,又深于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古称“小学”),有古篆文数十帧传世。钟廷英之所以入选内阁制敕,就是因为文字功底了得,敕诰皆用骈体,以四六体为主,文辞精炼典雅,一字之差,高下立判,故非精于文字学者,不足以当之。所以钟廷英是上虞明代有名的文字学家和古篆书法家。
钟廷英是上虞岭南钟氏始迁祖,与下管表亲徐如翰同朝为官,并相约隐居山林,遂有结庐界天庄、出资建造中翰岭山道的因缘。
由明代乡贤钟廷英与徐如翰展开,岭南界天山、界天庄、石阔溪、木樨庵、中翰岭、《中翰岭碑记》等人事古迹,又仿佛如电影回放,在岭南山水之间呈现出来。
这是上虞振兴乡村文化,挖掘古代人文的极好题材。
华石公传
上虞大池头支
华石公,讳廷英,字孟实,任中书舍人,观察百楼公(钟谷)之冢子(长子)也。公生于北都,长于池阳(安徽池州),十余岁归虞城(丰惠)。性孝友,而文词清丽。及弱冠,几患痿疲,乃究心怡养之道,以诗文自娱。
年三十,游太学,入鸾省,供奉文华殿,典制敕。值神宗时,朝野奠谧,结社联吟,有“十八词臣”之称。未几,奉使关中,三载还国。又奉使维扬(扬州),督催大工木植,复命,遇覃恩,封赠有加。晋征仕郎,协理中书房事。
及观察公卒,公奉讳里居。绝意仕途,惟以登临为事。结庐于太平、覆卮两山,匾曰“界天庄”。以山势嵬峨,可扪天也。贞隐山中,几二十年,吟咏甚多。闻天台、雁宕(荡)之奇,蹑簦访之,往还山中两月余。遍历诸山名胜,著《游天台记》。复录吟草,曰《载台草》。
由虞城至覆卮界天,六十余里,其间溪渚不一。惟石阔溪,春涨秋涛,人苦徒涉。公捐资买山,募工叠石城坦途,至今称“中翰岭”。
公笃于孝友,事观察公及继母章恭人,得其欢心;与弟指石公,终日怡怡。戚党有缓急,慨然施予,毫无吝色。生平长于词赋,又深于六书,殁后,有古篆文数十帧传世。子孙俱有文名,足以继其家学云。
附《上虞县志·钟谷传》: 钟谷,字心卿,号百楼。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嘉靖辛酉领乡荐,壬戌成进士。外艰服阕,除刑部主事,晋员外郎、贵州司郎中,秉(议法)持大体,议狱多平反。出守池州,严保甲,擒巨奸,振荒饥,宣扬黄侍中观靖难录,立祠置产,善政累累。旋升临清兵备副使,浚阏运河,漕受其利。忤权贵,归里,居三十余年,陶然自适。年七十二年卒。子廷英,官中翰。《康熙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