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4|回复: 0

七、先锋村谢氏宗祠与传统敲打

[复制链接]

1384

主题

1863

帖子

81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191
发表于 2024-6-19 12: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崧城庙10_压缩.jpg

崧厦嵩城庙

崧厦先锋村的历史探索(七)

先锋村谢氏宗祠与传统敲打

现在的崧厦镇先锋片、跃进桥社区,解放前称“坊里”,属十三保。历来是高、谢、陈、应四大姓,其余是宋、王、周、戈等姓氏。


先锋片姓氏.jpg

今统计先锋片姓氏,以谢、高二姓为主,占到先锋片男姓的七成。其余则为俞、宋、徐、陈,只占谢姓、高姓的九分之一。


我出生于崧厦牛市街,生活范围就在新光村中,先锋片、镇中片、喻光片都有从小学读到高中的同学,印象中先锋片以谢、高、俞、陈为主。当然一部分同学属居民,现应划归跃进桥社区。


1948年崧厦街市图_先锋村(红圈).jpg

民国崧厦街市图

据采访与查考,先锋村最早即是谢氏家族的居住地,不但因为谢氏人数最多,而且因为谢氏还有祠堂,家族建立祠堂,都是家族重视传承与财力的体现。先锋村还有一个广福庵、一个地藏庙(又称地藏庵)、一个万年茶亭,都在嵩城庙旁边与不远处。


有庵有庙有祠堂,都是古代家族的基本设施,祠堂以敬祖宗,庵在祖坟边,便于风雨落雪的天气蔡扫,既可遮蔽风雨,又可在庵中八仙桌上摆设祭祀酒菜,族人排列祭拜,祭后吃饭。庵中平时又可念佛、活动,相当于家族活动室。


徐家林_裁剪.jpg

菊花老人徐家林

据原住跃进桥边的菊花老人徐家林在《崧厦的堕民文化》中讲述:


“这里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唱班在丝竹乐器伴奏下演唱许多折子戏,吹打乐器演奏无数曲子。村中乐队十几支,有大批民间艺人。虽然不让参加地方上的迎神赛会,但一年一度的‘迎礼拜’却十分闹猛,‘小敲’、‘流星’之外,还有十二支炮担、十二支铳,集中在谢氏祖堂内外自奏自乐,场面壮观,不少周边地区的百姓赶来观看。每到这一天,村中的‘广福庵’内一定要高挂祖传国画——‘灵山老母’,据传画为唐伯虎所作,画中猴子的双眼随人而转,活灵活现。”


“不让参加地方上的迎神赛会”,是指一年一度九社廿三姓轮流执掌嵩城庙庙会,是纪念崧厦的地方保护神袁崧,人称“大王菩萨”。那是相当隆重,也是耗费巨大的。


“九社廿三姓”,是指九年轮转一次,九社中共有二十三个姓氏家族组成。费用往往采取按户摊派的形式,如果遇到困难户,往往会有会费不足的尴尬,因陋就简,不勉有失颜面。因此如果族中为了公益而甘愿捐献巨款的,那就是族中义士,可以载入家族史册。


如像《崧城俞氏家乘》中记载:嵩城庙每年举办灯会,纪念嵩城大王菩萨袁崧,在东晋为保境安民,抵抗孙恩侵掠上虞沿海,而英勇牺牲。后世百姓岁岁纪念,称“袁公祠灯祭”。


崧厦九社廿三姓轮流主持,俞氏是崧厦大姓,自在轮值之列。每轮到俞氏值祭时,必按户派捐,以充经费。


清德姑积有平时帮人做针线活工钱,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慷慨捐助五十两银子,让主事人存在钱庄生息,以资补助。她的深明大义,是庸庸只顾自己的人所不能相比的。


清德姑省吃俭用,一针一线的积累,慷慨捐助五十两银子,女子气慨已胜于男子了。为俞氏家族在庙会中获得掌声,大度地作出了贡献。


坊里人家既无田地,又无产业,全靠小手工业、上门服务业生活,不列入庙会轮转,也情有可原,因为毕竟耗费大量财力,恐怕艰苦人家摊派也承受不起。


坊里人家敬奉“灵山老母”,传说灵山老母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菩萨发愿救苦救难,闻声往救,有百千万化身,能化男化女,化狗化猫,能以各种形象出现于世,与各种人物动物互相交流,并救度他(它)们,所以观世音菩萨的乐于助,在民间受到广大妇女的欢迎。


尤其是坊里,上门搞服务业的妇女,要有一定形象,一定口才,一定机变能力,便于获得收入,养家糊口,都希望得到灵山老母的帮助。


而要获得灵山老母的帮助,首先心要诚,人要正,不能做坏事,这也无形之中是在教育百姓,“人助天助”,人只有先自助,而后天才能助之,关键还得靠自己。


“迎礼拜”,即是指迎寺前双枫庙的大义相公,还有沥海九庄判官庙的小义相公。那是一路抬着菩萨的沿村轮流礼拜的会火,有各村会火自发参加,属于大众化的迎神活动,还可以得到免费招待吃饭,称为“迎礼拜”,在过去大家特别喜欢游玩的聚会娱乐活动。


先锋村内史路 压缩2.jpg

崧厦先锋村内史路


我小时候喜欢到先锋村去玩,看路边的打铁铺打铁。父亲也喜欢敲敲打打,与许多先锋村人都极为熟络,尤其是与敲锣打鼓的一班人,也经常一起凑热闹。


记得有一天,父亲带我晚饭后散步,从牛市街走过电影院,沿着两边老旧住房、中间一条石板路的内史路,远远就听到一阵阵锣鼓声。


一等走近,他们热情与我父亲招呼,我跟着父亲走过去观看,他们继续“腾铃膨啷”地练习,敲打得不亦乐乎!我其实心里庠庠地也想学。路边听他们打过几阵之后,父亲就叫我一起回家了。


路上我向父亲说:“拷得蛮好听!”意思想学。父亲回答道:“有些埭呜扭候好,有些乱拷。”意思不学也罢。结果先锋村的锣鼓技艺我没有学。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9-8 11:19 , Processed in 0.0476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