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1|回复: 1

崧厦“永锡材会”与陶氏木作

[复制链接]

1452

主题

1942

帖子

854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41
发表于 2024-9-13 08: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锡材会.jpg

永锡材会

崧厦“永锡材会”与陶氏木作

“材会”,就是施舍棺材的会所,崧厦贤才路北首有一处“材会屋”,四周围墙,三间三进,座东朝西,是清代建筑。


之前外墙有硕大的“永锡材会”四字。走进正门,右首墙上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碑记”两字,碑上密密麻麻一大篇,介绍了“永锡材会”的来龙去脉。


据《碑记》记载:永锡材会在清光绪间,由裴勉山、俞亮臣、朱衣言三先生首先倡议,他们看到本地有的穷人家亲人死后,无力埋葬亲人,以致尸骨暴露,他们于心不忍。于是,他们向在上海、武汉做生意的同乡募集资金,施舍棺材。


永锡材会碑记.jpg

永锡材会碑记

裴勉山,一作“面山”。据裴正庸儿子裴醒伯在《父亲〈自述初续〉读后感言》中说:“这又不得不归其原因于曾叔祖面山公和家叔祖云卿公了。”可知文中提到的“面山”,即是“勉山”。


“面山”,是面对泰山,仰之弥高之意。


朱衣言,名成训,崧厦严巷头朱家人,在湖北汉口开有银号。为人乐善好施,除了施材,还造桥、修塘。


俞亮臣,名保延,是崧城俞氏的杰出人才。在《崧城俞氏家乘》中,有中表弟金采南所撰的《俞公亮臣传》:


“(公)生而齐敏,束发从师,仪容整肃,迥不犹人。十余龄,趋庭承训,入室问安。兄弟间,天然和蔼。故终其身,而孝友无间者,此基之成童。


后知章句,不足竞生。存端木居邦,心谋富庶。范蠡霸国,迹晦陶朱。以文章为经济,迂而缓。毋宁以懋迁为经济,易而速,弃儒就沪上贾。时商战竞雄之年,正欧力渐东之日。公乃处心积虑,谋塞海外漏卮。寻遭父丧,归,哀毁逾恒。


迫于领袖商场,关系金融枢纽,读礼而不遑家居。然裨于国计民生者,远且大。乡先辈经莲老(经元善)、屠云老、陈春老(陈春澜),齿长于公,相与为忘年交。旅沪后起之英,我虞公右者。


公尤以提携亲戚,造就人才为先务。岁时言旋,必挚里社子弟若干,阶之进身,后公而发迹。春申置腴田,营华屋,货殖数十万金,皆出自公树人之赐者,不知凡几。


以视公之丰于人,而啬在己。急于公,而缓其私者。品题相去若何耶!是以近而同邑同里,远而诸夏诸夷,凡有设施大端,救济大数,无不身任而力募之。三党中之月有周,年有恤,小焉者也。”


俞亮臣1.jpg

俞公亮臣传

“采南与公为母党戚属。公无忝(tiǎn,辱)王氏宅相,而优劣转相形益。自惭冉冉老朽,频年漫游沪甬江北岸,余上码头,巍然在轮埠右。想见公当年目光之远大,而崧之‘永锡堂’创垂于公生前,奠定于公身后。屡过而徘徊敬式,尤动福荫遗泽之思焉。”


金采南称赞表兄俞亮臣待人丰厚,自己俭朴;急于公义,后其私利。“公之丰于人,而啬在己。急于公,而缓其私者。”


上虞在上海滩的前辈经元善、屠子香、陈春老,“齿长于公,相与为忘年交。”


而永锡材会的创始,就是由俞亮臣的设想而发起的。“想见公当年目光之远大,而崧之‘永锡堂’创垂于公生前,奠定于公身后。”


俞亮臣创垂“永锡材会”之后,因中年而亡,所以未能发扬广大,遂由后贤“奠定于公身后”。


据记载,永锡材会的房屋,似乎并非平地新建,而是购买王氏住宅改建,所以才有“公无忝王氏宅相,而优劣转相形益”的说明。


金采南说:我自惭渐渐年老,长年漫游于上海、宁波江北岸,我登上轮船码头,就望见永锡材会巍然在轮船埠头右边。


金采南屡次经过永锡材会,在屋前徘徊,内心充满敬意,“尤动福荫遗泽之思”。


金采南称赞俞亮臣:“公当年目光之远大”!因为永锡材会的免费施舍棺材,在一九一八年深秋,一场席卷世界大流感的惨痛死亡中,崧厦永锡材会发挥了安葬亡者、安抚生者、减轻贫困家庭负债的重要作用。


百年前的那一场疫情,造成了共仅十七亿的世界人口,死亡人数约为一亿,真是惨不忍睹!


这是一场《上虞县志·大事记》中疏于记录的重大事件。


据报道:“1918 年10月,大流感的第二波已经向中国发起全面攻击,全国各地的疫情不断上报,光上海就有 400 多人染病去世的记录。


10月19日,上海的《申报》刊登了一封署名‘屠子香、裴丽生’的读者从浙江绍兴的来信,信中称当地人都感染上一种奇怪的感冒,表现类似‘伤风’,称如果伴有咳嗽症状,还可能有活命机会,‘否则一经腹泻,旋即毙命’。这封读者来信,描绘了当时中国流感肆虐的情况:


‘甚至一村之中,十室九家,一家之中,十人九死。贫苦之户,最居多数。哭声相应,惨不忍闻。盖自发现是疫以来,死亡人数已占百分之十。棺木石板,所售一空。枕尸待装,不知其数。灾区延袤,刻已渐度余姚,西达甬界。’”


1918年,就是民国七年,所以这一年,因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导致的停摆,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热血爱心,再一次在疫情面前激发出来。


据永锡材会《碑记》记载:“民国七年(1918),得旅沪同乡诸君提议续办,与在籍诸君同力合作,而于沪设筹备会,在崧设董事会,双方筹募,共策进行,是为恢复时期。”


面对灾难,携手同行。于是,在上海、崧厦两地共同募捐,重新恢复了施材善举。


棺木由木材制造,木材需木工加工。因此,永锡材会需要大量木材与能工木匠。


因此,会稽陶堰陶氏木匠陶志江,就从沥海应聘前来永锡材会,因为木匠手艺出众,成为永锡材会木工班的班长,俗称“作头”。


陶志江以会为家,饮食起居就在材会屋里。


陶志江是喻光村陶氏始祖,父亲陶永祥,木匠师傅,自陶堰迁居沥。生三子,长子陶志江,迁居崧厦喻光村。次子迁居崧厦严巷头村,幼子仍在沥海守家。


陶志江在材会屋里开作场,生三子,长子陶洪生,次子陶洪校,三子陶洪坤。长子陶洪生也自少随父学会了木匠手艺。


王氏与俞氏是姻亲。材会屋造棺需要大量木材,所以材会旁边开有木材行,既为材会屋提供木材,又公开销售赚取差价,作为永锡材会的公益收入。


王纪荣(老雄鸡)2.jpg

王纪荣老人讲述

管理木材行,需要既忠厚老实、又聪明能干之人,寺前王纪荣爷爷被选中。据羊淘里王纪荣讲述:“王氏是从寺前来的,爷爷是在木材行做作头的。”


羊淘里徐氏祖上也是做木匠的,迁自光绪年间,从诸暨迁居喻光羊淘里,可能也与永锡材会始建于光绪年间有关联吧!


俞亮臣是新光村俞氏先贤,永锡材会地处新光村贤才路边,永锡材会的历史与新光村村民息息相关。


永锡材会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值得深入挖掘,大书一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2

主题

1942

帖子

854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41
 楼主| 发表于 2024-9-13 14: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汲乐泉介绍:


永锡材会是长方形的大平房,朝西大门两边高高的白墙上,左右呈现“永锡材会”四个巨大的楷体黑字。门前左下有个开阔的石阶河埠头,用作抬材上下船。


南墙外是笔直的石板路,有边门。几进房内整齐地阁放着许多棺材,离地高约尺余。听说有些棺材是因故暂放的。


解放后材会屋曾由供销社用作化肥供銷点。儿时常去供销社员工出来倒掉的办公垃圾中找寻铅笔头、回形针、橡皮筋,最喜欢大头针,拗弯作钓鱼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11-21 15:30 , Processed in 0.1359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