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919|回复: 0

喻光竹壳厂(下)

[复制链接]

1530

主题

2024

帖子

9003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03
发表于 2024-10-8 1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水瓶竹壳.jpg

竹壳热水瓶

崧厦传统竹器专业村喻光(下)

喻光竹壳厂

上回说了解放初期,喻港从篮笪社发展为喻光竹业棉毛社,再发展了上虞毛纺厂,使人多地少的喻光,三百人转为工人,达到了工农业的平衡,使农民人均土地也得到适当增加。


农村发展工业,是新中国的发展方针,但中间有过曲折。据《上虞县志·乡镇工业》记载:


“上虞乡镇工业(1984年前称社队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特点是盲目性大,办厂快,下马快,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1958年,在‘大办工业’的口号下,全县办起社办厂(场)700多个,次年即开始接连下马,到1964年仅剩10多家。1960年至1964年,年总产值均在200万元以下。”


与《县志》记载对照,喻光篮笪社不但组织早,而且发展快。在1954年,就分别成立竹业社、竹业棉毛社两个社。在1958年“大跃进”之前,就已经脚踏实地向前进了。


《县志》记载:“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特点是自发、徘徊、摸索、渐进。


1965年前后,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农村中开始自发兴办一些工业企业,但是,当时片面强调社队企业为农业服务,并规定了许多条条框框,致使发展缓慢,到1978年全县共800多家企业,年工业总产值600余万元。


1979年起,进入竞争、壮大阶段。”


喻光竹壳厂,正是起步于第二阶段。


1966年,“四清”运动后期,毛主席提出:“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


这是号召公社利用富裕劳动力,因地制宜,从单一农业向工、农业并进。


因此,第二阶段的社队企业发展,是由国家号召的,不能说是“自发、徘徊”,《县志》叙述不正确,应该说是“积极响应”。


倪夫根7_裁剪_压缩.jpg

老厂长倪夫根讲述

据老厂长倪夫根讲述:一九六八年办的竹壳厂,做热水瓶竹壳,有一百多人。那时东庵涂里毛竹撑满哉!


竹壳厂是喻光最早的社队企业,是谁介绍的呢?是喻江里木海介绍的。


当时我做书记,向驻队书记戴胜权要求,让灿木来做书记,我去管企业。戴胜权同意我意见。


为啥我书记不做畀(bì,给)伊呢?企业,杭州我熟悉呀,谈谈,那辰光靠关系呀!企业若干宝贝呖!


一只热水瓶,按照国家规定,伊是来料加工,安排劳动力,最吃香呖!


毛竹,热水瓶厂会分配落来的,只要去拿拿好哉!毛竹吉安拨落来,毛竹往钱塘江来。


专门一支毛竹一打壳子(十二只),工钱是两块四角一打。赚,毛竹有一半好赚!


成宝玉 截图3 处理.jpg

老竹匠成宝玉讲述

在创办竹壳厂时,与新中国同龄的人已经成长起来。如上回讲到的竹匠成宝玉,他就是与竹壳厂善始善终的一位老工人。


在竹壳厂之前,他还在边做边卖跑单干。


成宝玉叙述说:当时做篓、篮,卖了过生活,那时候价格便宜,挑得一担值几块钱呀!夜头要做,伢生活老辛苦咯!


以前市头分双日市、单日市的,谢家塘、五车堰是双日市,马家堰、黄家埠是单日市。像沥海是日日市,百官也日日市,道墟也是逢双咯,肖金也逢单咯!就这样到处挑得去卖,卖得过生活嘛!


喻港里做竹器的人多,村保里基本上都会做,卖的人多,所以要挑出去卖。


后来专门给人家去加工,我十九岁,到慈溪长河做箩,割稻的箩,劈箩篾丝去。在那里做到下半年,苦也苦煞哉!


过年前,买了两把竹椅,从慈溪摇摇摆摆挑了到家,屋里歇落。大队里噶辰光办竹壳厂,伢屋里两爹(父子),篾会劈咯,竹壳没有劈过。


办竹壳厂辰光,最早是伢爹、校龙、应龙、伯祥、阿书、张庆(也六把竹刀),一班人先弄起来的。


他们呢,年纪有些大了,四十多两岁,这样就要收年纪小的了。老的年纪大了,有些生活吃勿落。要做竹排啊,要背啊,竹要到百官去拿啊!太辛苦,所以要年轻人。


毛竹是火车运来,在曹娥站卸落,在曹娥那条江里驳落咚,竹排做好,撑落来咯!


我是十二月份,月半脚跟,在队里开会,开小队会,伊来叫来,说大队弄两个人去,大队要办竹壳厂,做生活(工作)去!


伢都不会做得呀!伊话:“不会做,老的有一班在!”伢爹啦一班人和计(全部)在的。


同我来是四个人,一个文全,一个寿根,一个牛大王,一个我。


伢做是在郭林茂(原木行)里做,四队仓库里做。


伢先学起来,毛竹要搅浆(浪费)呖,劈是会劈的,总要搅浆些。


夫根经常要来话:“倷毛竹呢,尽量要管牢哦!”


我有些做过,伊啦是生手,我就先做起来。


那么劈篾呢,技术性也有些咯!话大技术呢,也没有。小技术呢,也有些。


一支毛竹要劈多少壳子,有数账咯!有多少篾好劈。这支毛竹该予要劈两打篾丝,该予劈两打半。


技术在于,伊等于一支毛竹劈落去,条子要劈得直,劈得匀,那么搅浆少些。


如果侬阔阔细细多哉,女工打打也讨厌,男的劈劈也讨厌,搅浆得也多哉!


如头小尾巴大,紬起来后头一截不要了,伊是要长方形笔直一根。


竹壳一定要合标准,规定有道数的。


用三丝盘头,头里的丝,要七双半,十五道。丝阔不好,不能用。十五到十六,只有这样。


热水瓶竹壳盘头.jpg

竹壳盘头形状

身子七十道,三十五双半,三十六。三十六双外头要的,三十六双里头不要了,蔑丝太阔哉!不好看,不要了!有验检员老龙,是要道数验收过的。


竹壳厂开头在郭森茂,后头到羊淘里。羊淘里造了十三间草屋,做工场。编制是女工,有模子的。到塔庵里做了刮(装手柄、底圈、托板,收拾完整),劈篾丝到杀羊的旁边头,男工。热水瓶竹壳打好,要上油的,是女工。


后头年数多哉,草屋不好哉!夫根动脑筋,到四队的一块田里造了十三间平屋,就在原来第二毛纺厂里头。


竹壳擦上植物油,既美观,又有保养作用。可滋润竹丝,防止干燥开裂,延长使用寿命。


做竹壳的材料分为:头篾(一公分)、三丝(二毫米左右)、余篾(五毫米)、插径(一公分半)、手柄、底圈。


做竹壳的四道工序是:劈篾、编制、了刮、上油。


崧厦镇平面图_竹壳厂_压缩.jpg

喻光竹壳厂地址

后来再动脑筯,做落来的废料,做伢喻江里人的产品,篮、篓这种东西好做咯!


做来,都行畀伊啦去卖!也是收入呀,大队里废品变货色哉,就变钞票了嘛!


毛竹劈落来呢,那时候起房子,铺砖房没有的。铺要动脑筋的,毛竹劈落来的篾爿打箯,打箯当板。竹箯铺在椽子上,再盖上瓦片。


打箯辰光呢,是谁来打呢?王炎灿的儿子,还有一个谁。篾爿劈落来,长些好打,短的要接的,打长箯。


那时候喻光里女工做竹壳很积极的,自觉加班加点。据陶明珠讲述:竹壳厂在法院旁边,一条河港旁边。吃饭辰光,大门落锁。她从河里淌过去,再翻进去,做生活。


以前的喻光妇女真是勤劳!


据九十四岁的倪夫根讲述:当年竹壳厂很赚钱,后来的内衣厂、电机厂、食品厂、五金厂、二毛等,有八个厂。前头都赚的,这辰光不借贷款咯!


随着喻光社队企业的蓬勃发展,后来发自内心地喊出:“上数香港,下数喻光”的口号。


从老厂长意味深长的叙述中,可见当年喻光的社队企业,真的了不起!


回顾历史,是喻光大队社员的共同努力,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创造了当年社队企业的辉煌。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4 07:45 , Processed in 0.0515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