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7|回复: 0

仁寿郑和晚年安居南京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1986

帖子

87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78
发表于 2025-1-6 09: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和雕像1.jpg

明郑和塑像

仁寿郑和晚年安居南京

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一代伟人,创造举世无双的航海历史,向西洋传播中国文化,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维护中东各国的安定,带领世界进入文明盛世。


现在研究郑和的丰功传绩与传奇人生,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把郑和非正常人化,二是把郑和不得善终化。


其实,郑和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伟男子,也是一位健康长寿的修行人。


关于这两点,其实《明史·郑和传》中就有记载: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初事燕王于藩邸”,“初”,不是起初、开始,就是郑和从一开始就在燕王朱棣藩邸任职。


任什么职?就是贴身侍卫,忠诚有武功,既是保卫燕王安全,又担任办理朱棣交给的重要又特殊的任务。


“从起兵有功”,就是燕王发动靖难之役,郑和率精骑冲破郑村坝南军七营的大功,使燕王获得以少胜多的战绩,因此赐姓“郑”。


“累擢太监”,是指郑和从侍卫升到太监的职位。郑和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太监,而是累积功劳之后成为太监,太监是总监、总管、总指挥、总司令、大元帅。


所以把“太监”想象成阉人,那是没历史素养、没文化的表现。


关于郑和的长寿正常死亡,《明史》记载: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


“自宣德以还”,就是明代自宣德皇帝以后,远方国家不时有来朝贡的,但不如永乐皇帝时的盛况,而在宣德年间七下西洋之后,郑和也年纪大了,在家养老,安乐以尽天年。


这一段记载,明确就告诉郑和是安享晚年,以尽其寿,而不是死在海外、死在航海半途。


因此有人以研究郑和之名,故意把郑和写得不得善终,其实是丑化郑和,丑化中国历史,故意恶心人。


如有报道称:郑一均先生研究证明,1433年4月上旬,郑和在返回中国的途中,死于古里。然后,船队循惯经航线,经苏门答刺、满刺加、爪哇归国。


当时已入夏季,船队又航行于热带地区,遗体不能长时间保存,不可能载回中国安葬,便葬在今印尼爪哇岛三宝垅市。


学者郑一均显然很不了解船上的中医团队与郑和的修养境界,郑和的面相就是一副福寿双全之相。


据明袁忠彻《古今识鉴》记载:“内侍郑和,即三保也,云南人。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法反,此者极贵。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后以靖难,功授内官监太监。”


“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音洪亮。”都是身体健康,先天秉赋极好的体现。


郑和信奉回教,回教就是佛教,以《佛说摩利支天经》为圣经,崇拜摩利支天菩萨,心中有光明喜乐,对人慈悲喜舍,所以郑和的面相极像菩萨相,“四岳峻,而鼻小法反。”


“四岳峻”,就是上额、下颏、两颧丰隆。“鼻小法反”,郑和长得鼻子小巧,法令纹如八字向上,是一种温文尔雅、仁慈祥和的面容。


郑和的这种面相和修养,都是让人叹为稀有的,所以才成就了他在世界上令人叹为稀有的事业。


明宣宗像_压缩.jpg

明宣宗

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法国人之口,说郑和在1434年去世。理由是在1434年,明宣宗派王景弘出使苏门答腊,而不是郑和。


本身郑和率领的大航海刚在宣德八年(1433)圆满归来,怎么可能在还没有充分休息、准备的情况下,次年再次匆忙大航海?


所以王景弘的出使不是大航海,而是监时另有任务,自然用不着老帅郑和亲自出马。


据《明史·苏门答剌传》记载,宣德九年,苏门答剌国王弟弟哈利之汉来朝访问,不幸在京城去世。宣德皇帝朱瞻基非常惋惜,追封他为鸿胪少卿,并妥善安葬。


王景弘率船队从南京出发,经占城(今越南)、渤泥(今文莱)等地到达苏门答剌,历时近1年,圆满完成任务。


所以次王景弘奉命再次远航,与以往“赏赐宣谕”的目的不同,此次航行是出使苏门答剌(今印尼)报信。


西方人研究中国历史,喜欢故意贬低中国历史、人物,这都在意料之中。而中国历史学家故意歪曲历史,贬损自己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不知出于什么心态?


西方人的歪曲,还是让郑和寿终正寢,而中国学者狠起来,居然让郑和不得善终。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郑和既是一位智者,长期与海洋打交道。郑和又是一位仁者,乐善好施,安定如山。所以郑和一位智仁兼备的乐寿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5-2-5 18:59 , Processed in 0.0728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