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2|回复: 0

清溪知县钟寿康重修大相岭的事迹

[复制链接]

1529

主题

2023

帖子

899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998
发表于 2025-3-23 2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jpg

雪后大相岭航拍

清溪知县钟寿康重修大相岭的事迹

大相岭,界于清溪、荥经两邑之间,南北计七十里。中有大关、小关天然之险。自汉唐以来,不仅是重要的军事关隘,更是川藏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山势崎岖,曲折艰险。狭窄处仅容一舆,不慎致跌落深崖。山脚是“黄泥堡”,长年多雨泥泞。山巅是“哑吧岭”,歇脚不能作声。一旦说话,就会狂风暴雨,每年伤人很多。


大相岭在光绪三十年(1904),由清溪知县钟寿康主持重修。现为古道一景的“高石碑”,记录了当年重修“九折刺史坂,七擒孟获桥”的经过。


石碑高一丈,广三尺,石质红色。碑文共三百九十六字,乃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撰,题为《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


《记》云:“大相公岭者,相传武侯征南经此,山介清(溪)、荥(经)两邑间,为建藏通衢。盘曲崎岖,与邛阪埒(liè,并立)。光绪丙申岁(二十二年,1896),前清溪令曾一修之。近十年来,雨雪交侵,沙石欹陊。行者颠踬相继,或至陨身。


权清溪事钟君寿康,勤政爱民。目击艰苦状,谋诸荥经县恒君芳,各捐百金为倡,分募绅商之有力者,醵(聚)款如干。鸠工于夏,蒇(成)事于秋。余派员勘视,辟路宽,足方轨。平处砌石,峻处绕山,铲高培低。自清溪县北关迄黄泥堡,南北计里七十有三。葺新旧铁木桥十有一,化难为易,行旅啧啧称便焉。”


高石碑2.jpg

重修大相岭桥路碑记

石碑距今一百多年,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文化遗产。在2023年7月,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首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碑文作者督蜀使者巴岳特锡良其人,已被人详细考证出来历,但对于清溪知县钟寿康其人,大都语焉不详,不知详情。而碑文亦仅三百九十六字,极为简炼。其间所经历的曲折与神奇,儒家归之于“怪力乱神”,“子不语”,亦皆尽行隐去。


所以至今大家不知钟寿康其人之德,亦不知钟康寿遭遇之奇。作为吴融钟氏后人,有必要整理其生平及事迹,向大家展示清末钟氏先贤的济世利人。


据钟寿康自撰《文叔公自著年谱·序》记载:


“钟寿康,字文叔,号海生,别号归农。清同治二年癸亥(1863)正月初四日酉时生。


先是同治元年(1862),洪杨之乱,波及吾绍(兴)。腊月廿八日,先王父雪樵公(名兰,字纫香,晚号息巢老人)携全眷及外王父(外祖父)娄宝堂公暨姑夫孙彦清先生等眷属,避难于南汇(今沥海三汇)马德和宅内。二年正月朔,又移居马德宏家。


先王父夜梦龙舟竞渡,旋绕居室。而初四日,适生寿康。先王父遂谓:‘是儿应龙舟之梦,非池中物。’且以寓居海滨,因字曰‘海生’。


是时,先大夫光禄公(父名国凝,号笠衫)鸠集乡人,与匪战于皋部(埠),破之。附近村落,赖以保全。惟堂母舅长洪公殉难,事后白于大府,得奖给世袭云骑尉官军。


既克绍兴,先王父遂于二月二十日,挚眷回吴融故宅。越三月,省垣克复。绍兴之役,城乡流尸,惨不忍睹。先大夫惄焉伤之,置金家坂跳山山地为义冢,以收葬之,立有碑记焉。”


吴融钟氏是清代绍兴黄酒成为“京酒”的创始人,吴融钟氏是爱国商人,敢于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绍兴民间义士的团结勇敢,创造了绍兴城比左宗棠收复杭州早三个月的奇迹,让绍兴人民早日脱离了朝不保夕的苦难。(事迹详见:《清末绍兴城的沦陷与收复》连载


钟寿康自序说:“余少秉庭训,具远志,冀远迈于流俗。年弱冠,走滇池,策名于朝。而苏而蜀,历仕三十年。至五十,乃尘海忽变,遂放归,以逸老、以闲自娱。而筑室于乡之东隅,亦菟裘(告老退隐居处)也。”


“第余历仕吴、蜀,由州牧而守尹,继巡嘉陵。已逾艾岁,两经烽燹。万里崎岖,勉遂显扬,备尝困阨。感吾生之蹙蹙,留已事于一编,使吾世世子孙,知所历艰辛,常存心目。”


钟寿康,谱名敬淹,字文叔。花翎二品顶戴,历任四川什邡、清溪、雅安、汉州、华阳、眉州、泸州、康定等府州县。简任川边财政厅、川省承审处处长。特授上大夫,四川嘉陵道道尹。晚年复受命负责兴修危蹙的绍萧塘堤,有功于乡梓。


钟寿康晚年出资主持修编民国《会稽钟氏家谱》,其《年谱》即载在谱中,极具史料价值。


2020-09-20-0164_光绪三十年 四十二岁_压缩.jpg

文叔公自著年谱

今据《年谱》详录重修大相岭经过如下:


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四十二岁


去岁十一月秒,奉调清溪县。地瘠民贫,从者皆不乐。余曰:百里侯,非小也,利禄云乎哉!


是年正月,交卸什邡篆,后任为牟思敬先生。晋省谒藩宪许紫莼方伯,以清溪缺苦,问愿赴任否?并询什邡缺况,答以盈五千元。为政尽心耳,安敢计肥瘠。许谓:“君诚实厚道,寅好中不数觏(gòu,遇见)也。既愿往,宜早行,旋当为优调。”


二月初,由成都起程,赴清溪。路虽九站,而道路险恶,非楮墨所能尽道。入清溪境,登大相岭,万山皆雪。山上云雾蒸腾,人行如在天上。而冰天雪地之中,奇葩异卉,红绿相映。白雪阳春,别有一天。


相岭南,有龟形小山,即县治也。查清溪,为古关名。连山带谷,夹涧临溪。倚险设关,恃为控御。古时西南夷入犯,必经此道。唐贞元中,韦皋屡破土番兵于关外。太和中,李德裕徙关于中城。乾符中,复以兵戍之,即此也。


衙署朽败,头门有“古黎州”三字。屋倾圮,不能居人。以花厅三楹为卧室,而以戏台一座为办公室。斗大山城,凄凉满目。


二月十八日,接印。四月,兼摄雅安县。五月,兼代雅州府。当余莅任之初也,闻相岭向称畏途,早寒多雨,无旬日晴。踬踣(跌仆)于危崖深谷者,岁不可胜计。


黄泥堡_副本.jpg

今黄泥堡

沿途加留意焉。查相岭山脚,为黄泥堡,多雨无收成。土人以“烂黄泥堡”名之。迄山巅,南北计七十里。中有大关、小关天然之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相传为诸葛忠武征蛮之地。山路有三大湾、九折坂之名,即旧时王阳畏途也。


余在大关宿,梦老人(土地公)告曰:“此路待君修也。明日自知之。”翌晨,乘舆出大关,一妇触舆,失足岩下。立命舆夫援之,而穷壑万丈,相视瞠目。然余心益痛,乃集土人,缒绳引出,妇得以不死。


老人所谓,示警者验,而余之修路心更决。即与绅耆李正清、曹雅轩诸君谋,佥(全)以权斯邑者皆欲修,无如款实难筹。而我邑又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钱银”之谣,故皆愿与心违也。


余不以是挫其志,捐廉为倡,就署北先修模范路三里余,阔倍旧,计八尺,人民称平坦。乃向县属富兴场募款,民皆乐输,得九百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适奉摄雅安篆,并代理雅州府,富饶十倍清溪。地产茶,故称蒙山焉。距清溪二百余里,中间为荥经县,两邑多茶商。建藏之茶,须由雅安出销,相岭为必经之途。跋涉越岭,须五日程,皆感不便。至是余向雅安、荥经之茶商劝出资,得二千余金。遂于四月初鸠工,分段兴筑。


关山为路,困难非常。本多雨,施工难。计时日,至是多晴霁,八月即竣工,若天相(助)焉。


相岭之巅,曰“草鞋坪”,又曰“哑吧岭”。岭上有喇嘛(藏传佛教高僧)坟一座,行旅往来,不能作声。反是,则狂风暴雨。每年伤人甚伙。


余虔心祈祷,移坟于山右。以原基建驿馆,为行人憇息所,并设饭肆,遂除前患。


兴工至渊渊,沟上有石壁,巍然障于中途,炸之不开,无以为策。


越日,监工武生曹魁五报,神猴现,石壁忽倾圮(倒塌),露无字碑。锡制军良书:“皇道荡平”四字,以志喜。


黄泥堡迄草鞋坪路既成,舆马并行,往来称便。荥(经)(安)茶商,亦得速其运输。有志竟成,吾心滋快。


忠孝桥_裁剪.jpg

忠孝桥

邑西为富兴场、泥头驿、飞越岭,计程一百四十里。崎岖险阻,与相岭埒。又赓续修之,捐二百金为倡,并按户籍,每家出工五日,予以粮食。


甫与绅耆商定,九月朔兴工。人民子来者千余人,不召而赴,自带干粮,踊跃从事。不匝月,化夷险为康庄矣。民风淳朴,可爱也。


惟飞越岭南,有班鸠岩,施工一如渊渊,沟岩坚固不易开,忽现铁缮之洞九,依洞开山,不费力。乡人谓:“鲁班显圣也。”


十月,钦差赵季帅由藏进关,道出清溪,见路平坦,称道不置。赏乡民奖札百份,示鼓励也。


十一月,奉调汉州,人民多攀留。未到任,又改调华阳县。


钟寿康在重修大相岭时遇到的神迹有四:一是土地公托梦。二是本来多雨天气,修路桥时天气多晴。三是请有脾气的喇嘛坟移位。四是神猴破石壁。在修飞越岭时,有班鸠岩坚固不能开,忽现铁缮洞九之奇。皆是现在不可思议之事。


钟寿康“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具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胸怀。重修大相岭,仅是平生诸多政绩之一件。


大相岭茶马古道1.jpg

哑吧岭驿馆遗址

大相岭古道的重建,从此之后,哑吧岭成为欢乐岭,岭上建有驿站,可休息,可赏景,可欢声笑语,而无性命之忧。


大相岭重建,百年以来,造福往来川藏千百万人。先贤造福社会之政绩,已成为人民纪念之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3 15:59 , Processed in 0.0512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