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7|回复: 1

哥白尼连正向南北都搞不清楚

[复制链接]

1530

主题

2025

帖子

90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05
发表于 昨天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球运行论

哥白尼连正向南北都搞不清楚

越看哥白尼的《天球(体)运行论》,越觉得哥白尼像一个天文小丑在表演,笑话连篇,让人乐不可支。明代哥白尼,固然是一个浑球。


前面已根据《天球运行论》原文,分析点评了哥白尼许多天文认知的错误。现在接着分析,来看明代时的哥白尼,对天文方位的认识是多么地浅陋。


现在来看《天球运行论·第二卷·第二章: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以及这些量的测定法》中展示的西洋天文测量工具。


哥白尼说:“黄道倾斜穿过回归线和赤道之间。”


点评:哥白尼一开口就是错的。黄道倾斜与赤道相交,赤道与黄道都在中间部位,回归线靠近南北两极,黄道虽然倾斜二十多度,但也与南北回归相距很远,怎么会穿过呢?


浑象图3-2.jpg

《浑盖通宪图说》浑象图

黄道与和赤道都是虚拟的,也谈不上穿过。因为赤道是太阳运行轨道,黄道是地球运行轨道,太阳与地球相距十万八千里,都在各自轨道运转。虽然为了给大家作为图形演示,都太阳与地球都画在同一平面上,角度有不同,好像是相交了,其实在宇宙中是不相交的。


所以哥白尼们的错误,属于古代的“郑人买履”,“宁信度,不信足。”只相信画在纸上的图象,而不去认真观察天文。


当然,真要让西洋人去观天文,以明代西洋人浅陋的认知,也观察不了。


哥白尼说:“于是我认为现在需要研究回归线之间的距离以及与之有关的赤道与黄道交角的大小。这凭感觉自然可以察觉,而籍助于仪器可以得到这个非常珍贵的结果。”


点评:据明代《浑盖通宪图说》记载,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是二十三度半。


浑象图说2_截图_红线.jpg

南北极各二十三度半

赤道与黄道是虚拟的,哥白尼说:“这凭感觉自然可以察觉”,就是说他在看图说话。如果不看“浑象图”,朝天观望,哪里能察觉赤道与黄道有交角?更何况凭感觉可以察觉交角的大小?


当然看图说话还不太理解,还得模仿做复制实验,于是哥白尼说:“而籍助于仪器可以得到这个非常珍贵的结果。”


“得到这个非常珍贵的结果”,可见西洋天主教徒也知道中国观察记录的天文学成果之珍贵,其实他们是心知肚明的。但是他们死不承认,就是要对中国踏上一只脚,甚至要把中国文消灭。因为中国不灭,西方人不得出人头地。要想出人头地,只有把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灭绝。


这是西方人的妒忌心产生的邪恶,所以忌恨让西洋人变成了恶魔。因此西方利用宗教形式、组织政治架构,数百年来一直对中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渗透和破坏,在明末、清末、民国、改开时他们都成功了,但是中国人民的顽强,又将再次复兴中华。


第二章 黄道倾角、回归线间的距离.jpg

《天球运行论·第二卷·第二章》

好了,看哥白尼是怎样开始制作观察仪器的?


哥白尼说:“为此用木料做一把矩尺。最好用更为结实的材料(如石头或金属)来做,以免木料被空气吹动,使观测者产生错觉。要求矩尺表面十分光滑,并有五、六呎(英尺)长,于是在它上面可以刻上分度。与它的大小成正比,用一个角落为中心,画出圆周的一个象限。把它分成90个相等的度。然后再把一度分为60分,或一度所能容纳的任何分度。在中心安装一个精密加工的圆柱形栓子。栓子垂直于矩尺表面,并略为突出,约达一个手指头的宽度。”


点评:从哥白尼的叙述中,西方之前连矩尺都没有,在利玛窦偷了中国天文书之后,才开始临阵磨枪,勉为其难。


其实用木料做尺子也是很难的,因为木锯、铁刨的工具,西方也无法制作,明代西方没有冶炼技术,要做一把尺子都感到力不从心。


所以想到了石头,西方当时还是一个石器时代,但要磨平石头也不容易。


当然金属最好,那只能通过与中国贸易,从中国得到。最好在贸易中买现成的金属矩尺。


所谓“象限”,就是圆圈的四分之一。在清代西教徒制作了一个“象限仪”献给康熙,说是新发明天文测量仪,可以测量天顶及方位。


把一个圆圈破成四分之一,怎么会是新发明?拿四分之一的扇弧,根本测量不了天顶有多高?


天顶是通过《九章算术》、《几何原本》中的勾股定律计算的,拿一瓣残圆,怎样计算?


如果用四分之一残圆可以计算天顶,那整个圆的天文仪不是更可以计算了吗?何用拿小半瓣弧来显摆。


象限仪_裁剪.jpg

象限仪

其实呢,哥白尼制作的“象限仪”,是哥白尼仿制中国天文仪的偷工减料版,因为实力、资源有限,做一把矩尺都这么难,做一个圆形立体的天文仪,实在是实力不允许。


下面看哥白尼是怎样操作与定位的?


哥白尼说:“在这件仪器已经这样制成后,它可装在地板上用于测量子午线。地板应当用水准器尽可能精确地校准,使之位于水平面上而不致在任何方向上倾斜。”


点评:一把角尺装在地板上,就是哥白尼的天文测量仪,连一块木板都有省了。


哥白尼说:“在这个地板上画一个圆圈,并在圆心竖一根指针。在上午任一时刻观察指针的影子落在圆周的什么地方,我们在这一点作记号。下午作类似观测,并平分已作记号的两点之间的圆弧。用这个方法由圆心通过平分点画的直线,肯定能为我们毫无差错地指示出南北方向。”


点评:这也太奇神了!以日杆测影方式定方位,上午太阳在东方,照在指针上,日影在西边。下午太阳在西方,照指针日影在东边。


圭表5.jpg

古代圭表

原理是这个原理,但问题是“在上午任一时刻观察指针的影子”,是在不断变化、移动的,有一个很大的范围度。“下午作类似观测”,不同时间的影子都是不一样的,也有很大的弧度范围。


把上午随便一个日影,与下午随便一个日影,把这两点之间的弧度平分,再以平分点与指画条直线,这就是正南、正北方向?这可能吗!


所以哥白尼信誓旦旦地说:“用这个方法由圆心通过平分点画的直线,肯定能为我们毫无差错地指示出南北方向。”那不在讲笑话吗!


这样做的结果,最多只能大致确定南边与北边,根本不能正确定位正南与正北。


所以说在明代的时候,西洋天主教连正南、正北都搞不清楚,确认不了。


其实正南时,也就是正午,要确认日影最短的那个点。


下面再来看哥白尼的操作。


哥白尼说:“以这条线为基线,把仪器的平面垂直竖立起来,并使它的中心指向南方。从中心悬挂的铅垂线与子午线正交。这一操作的结果自然是仪器表面包含子午线。”


点评:哥白尼的“象限仪”,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传说出自托勒密《天文学大成》中的象限仪图。网友考证为伪托。


象限仪15.jpg

象限仪

这一张象限仪背面,隐然也有一幅天文图,是一个圆圈中间有三个环,这是托勒密发明的天文仪?还是抄自中国的天文图?


查了一下,正是出自中国明代《浑盖通宪图说》的“割圜图”,所以明代西方天文学开始进步,都是翻译、学习、研究中国天文学的成果。


当然,结果还是没学通,学成了半桶水、半吊子。居然还爬到中国头上来撒野。真是盗贼本性,无可理喻。


割圜图.jpg

割圜图

下面接着看,哥白尼说:“因此,在夏至和冬至这两天,应当在正午用那根栓子或圆柱体观测投射在中心的日影。要设法用上面谈到过的‘象限弧’更有把握地确定影子的位置。我们需要尽可能精确地记下影子中包的度数和分数。如果我们这样做,从夏季和冬季两个影子的记录求得的弧长,就可以给出回归线之间的距离以及黄道的整个倾角。取这个角度的一半,便得回归线与赤道的距离,与此同时黄赤交角的大小也显然可知了。”


点评:西洋天文学有什么新发明吗?仍然只是重复中国古老的圭表测影法。而且还工具简陋,测量粗糙,最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计时器,尽是在地面上的几条线上算来算去,象小学生做模拟天文实验闹着玩似的,实在缺少天文研究的精密专业精神。


哥白尼说:“托勒密测定了前面谈到的南北极限之间的间距,以圆周为 360°的度数表示为 47°42’40”[《大成》,I,12]。他还发现在他以前喜帕恰斯和埃拉托西尼的观测结果与此相符。如果取整个圆周为83 单位,则上述测定值为11单位。由这个间距的一半(即 23°51’20”)可得回归线与赤道的距离以及与黄道的交角。”


点评:这里哥白尼提到了托勒密的那本《天文学大成》,其实就是把剽窃中国天文学书籍中的千年成果,伪托给几名西洋人,哥白尼、托勒密等都属此类。


这里哥白尼又自曝家丑了,中国圆周三百六十度,是根据天文测算来的,一日一度,三百六十日一周,所以圆周是三百六十度。而根据观测,一年四季,一季三月,一月三十日,五日一候,三候一气,一年二十四节气,都是天道规律的自然呈现,这就是太阳历,简称阳历。


哥白尼说托勒密分圆不是这样的,既不是十二分、也不是二十四分,而是八十三分,“取整个圆周为83 单位”。居然还是奇数,而不是一分为二的偶数。西洋人头脑真是怪!


由此可见,西方根本就没有什么天文学,因为数学出自天文,而托勒密的分圆数学根本不符合天文学规律,纯粹是为扯蛋而瞎扯蛋。



哥白尼

哥白尼还嫌笑话不够多,继续说道:“托勒密认为这是常数,永远不变。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人们发现这些数值不断减少。我们同时代的一些人和我都发现,回归线之间的距离现在大约不大于46°58’,而黄赤交角不大于23°29’。于是现在完全清楚,黄道的倾角也是可变的。我在后面[III,10]要更详细地讨论这一课题,我要说明按一个完全可信的推测,这个倾角过去从未大于23°52’,以后也决不会小于23°28’。”


点评:这一段描述,其实是哥白尼自己打自己脸,他说赤道与黄道的交角是会发生变化的。那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既然地球运动已经精确计算出来了,而太阳是永远不动的。照道理地球与太阳之间就像一只机械钟表,永远是周而复始不变的运动,也不会出现黄道与赤道的交角变化。


既然现在出现了交角变化,那说明什么呢?那正是太阳在运动呀!什么日心说,太阳是恒星,恒心永远不动,不是在自己生前,就已经证伪了嘛!


所以这么简单的问题,五百年来居然没有人去揭露,像中了魔咒似的迷迷糊糊,实在是所谓“现代”、“科学”的一大笑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30

主题

2025

帖子

90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05
 楼主| 发表于 1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的天文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时间计时器,所以搞不懂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甚至搞不懂昼长夜短与昼短夜长的原因,以为时间忽然变快、忽然变慢,就是因为没有用时间计时器计时的缘故,不知道日影长短是日照角度不同造成的。纯粹绑定日影弧长就是时间长度的死板概念,所以造成刻舟求剑、倒果为因的错误。当然西方要计时有难度,从何时计起?


中国的计时是数千年的长年计时,西方既搞不清正南、正北,也造不出精巧的刻漏计时器,还有时间的开始点是哪一个?西方人也确定不了。一滴是多长时间,一刻在什么位置?都难倒西方人的大难题。中国有立体圆圈互套的浑天仪,在哥白尼时代,只做出了一个四分之一圆圈的残片,说是象限仪,其实就一把矩尺加个弧度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4 11:58 , Processed in 0.1459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