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话教育挖断了中国文化的根
所以这一次呢,补充一个问题,我要提讲《宗镜录》,也是为了年轻许多同学,在家出家的,要啃得下来。中国文化,尤其我现在知道,这个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文化的根根,这个根越来越严重!
这个宗旨,因此我想告诉大家,研究《宗镜录》,也为了自己中国文化的根,如何能够读得进去古书,如何能够做得了古文。因为中国文化,不管佛家、道家、儒家,它的宝库里头多得很哪!但是,都是中文写的,古文写的。古文,自己没有办法了解,没得办法写作。换句话,是没有资格来看古书。
当然,每个字也看得懂,大家从白话教育入手的,都看懂了,到底不深入。等于昨天一位同学来,写文章,也是硕士、博士班上的同学了,啊,写的文章都写得很好。结果我就告诉他,两次文章我改了一半,改不下去了。我说两次都改了一半,改不下去。我说你的文章没有那一句不好,句句好,整个也都好,就是我改不下去。原因是什么呢?你没有啊经过煅炼,啊,旧的新的呀,交叉观念在一起,搞不清了。全新也好,全旧也好,搞不清了。
尤其现在研究佛学的同学们,佛经是古文写的,更看不下去,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只关佛学,整个的我们国家民族的文化,这是在我个人,也许杞人忧天啦!感觉是痛哭流涕的事情。
啊,再有二十、三十年下去,不得了,这个民族文化没得根了,那怎么行呢,非常严重!因此我提倡研究《宗镜录》。
研究《宗镜录》,不但对佛法的修证,对于中国的佛法,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有个深刻的了解。尤其对于中国的文化,文字的写作,文学的境界,都有一个很深的了解。
而且,这个了解我们要注意的,这个《宗镜录》这一本书写的文字啊,在我们看来很浅,并不是那么了不起。但是它的确保持了唐宋,尤其是宋代的以后,这个中国文化,属于文学的美的这个中心。差不多都是四六句子,其实这种四六句子看起来很白话,在我们当年年轻时候,读的时候同现在比起来,觉得白话的很,不过现在看起来已经很严重了。
那么,在这个著作也可以看到宋代的文学同文化的气韵,它都是那么平淡,都是那么平淡中间的非常不平凡,那么的有味。譬如我们大家都晓得宋代的诗: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这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它平淡里头有无穷的韵味,这个宋代文学的特色。那么,《宗镜录》也有这一种特色。
所以啊,这一次啊我们研究《宗镜录》。关于这个《宗镜录》研究,本来想把它整个讲完的,但是我现在对自己没得信心,因为我做事啊,靠不住的人,任性而来,任性而去。往往上楼梯上了一半,觉得不想上楼了,就赶快按个电钮下去,哈。也许做了一半又不想做了,所以不敢讲个话。
因为我几十年有个愿望,这样一部好书啊,而没有整理过,尤其现代人读不懂。只有加以现代的整理,段落把它一分,标题把它一分,那么我想总看的人就多了。可是它照古文写法,没有分段落,这个标题也没有。
当然,曾经有人提倡过,譬如清朝的雍正,啊,那对于《宗镜录》啊,是提倡的厉害。他认为做功夫、修持喏,不懂《宗镜录》,就这个人没有资格学佛的样子。那么,这本书上也有好几篇他的序文,乃至下命令,要全体出家人、学佛的人非学不可,啊,等于到这个程度。所以这本书啊,是有它很深的价值。
我们现在要注意的,不但要研究了解佛学方面,还要了解文学方面的。
周勋男先生整理的《宗镜录略讲》文字:
文字障为中华文化雪上加霜
研究《宗镜录》,也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根,就要懂得如何讲古书、作古文。没有办法看古书,就没有办法写作古文;虽然也有人能够看懂,到底不够深入。现在的青年学生写古文,新、旧掺杂,搞不清楚。全新倒可以,全旧也好,可是新旧凑在一起,却凑不好。尤其是研究佛学的同学,古文写的佛经更看不下去,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整个民族文化,再过二、三十年,不得了!会没有根了,非常严重。因此,我提倡《宗镜录》,不但对于佛法修证,对于中国佛法如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密宗、唯识宗等有个深刻的了解,并且对于中国文化、文字写作与文学境界,都可以有个相当的体会。
《宗镜录》的文字很浅,但它保持了唐代以后文学骈体的风格,差不多都是四六的句子。从书中可看出宋代文学及文化的气韵,平淡之中具有不凡的余味。
清朝的雍正皇帝最热心提倡《宗镜录》,认为不懂此书的人,没有资格学佛。还下令出家或学佛者,非读它不可。他也撰过几篇序文,又将原文节录集成《宗镜大纲》,极力推崇。这部书自有它殊胜的价值,我们的研究,不仅在佛学方面,也要遍及文学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