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91|回复: 0

慈善乡贤陈春澜与王佐

[复制链接]

1532

主题

2028

帖子

90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21-6-9 11: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慈善乡贤陈春澜与王佐


左边黄颜色的是新镇海寺

陈春澜是南汇(全三汇)人民的“救命王菩萨”,所以被伟明村民供奉在镇海庵中,因为他救活了万家人的生命,让万家人在灾后得以迅速得到安定的生活。


在镇海庵中,有一篇徐仲卿的纪念文章——《万家生活》:


“有德于我者,未敢忘也。及身而礼之,不亦宜乎。


南汇逼海滨,乙卯(1915年)秋,飓风怒潮,坍其塘,飘庐舍,毙人畜。灾之酷,数十年所未有。虽长官请抚于上,同乡救赈于沪,终无以继涸辙鱼。


幸王君寄庼(qǐng,小堂),陈君春澜慨念桑梓,助巨资,动规划,力主工赈。即将已圮娥江沿岸之塘八百九十八丈,抢先赶筑,克日鸠工。


吾介小人,后此得安居。而秋作又可补种,乃不至填沟壑。厥功甚伟,远近德焉。


爰丐其肖像于镇海庵,日夕祀之。是所馨香祈祝之诚,以示没齿不忘之意。丙辰(1916年)秋立。”


(注:八百九十八丈已坍之塘,今之联谊村与新联村交界处、至民生村江头庙止,旧属上虞管辖。


绍兴管辖之塘及后江之徐塘,由绍兴士绅助款修复,亦有绍绅肖像悬挂草庵及太平房。)


新镇海寺,原镇海庵.webp.jpg

新镇海寺,原镇海庵

王佐(1853—1931),字寄庼,上虞丰惠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恩科举人。学问、人品受人称道。


蔡元培尝登门向王佐请教经学。十六年(1890),知县唐煦春主修《上虞县志》,王佐任分纂。任上虞县商务分会总理、省保路会副会长等职。


民国四年(1915)秋,飓风怒潮,南汇遭受重灾,塘坍庐飘,溺毙人畜,百姓流离。虽向上请抚,救赈于沪,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时王佐主持县赈灾事务,求助陈春澜,陈慨捐巨资。将沿江898丈已坍之塘,赶筑完固。民得安居,补种秋作,免于饥饿。


百姓感恩戴德,悬挂王佐、陈春澜肖像于镇海庵中,敬拜纪念。


陈春澜像.webp.jpg

陈春澜像

陈春澜(1837—1920),名渭,字日生,一字文江,号春澜。清末民初小越横山人,上虞著名乡贤。


祖上务农,家境贫寒。幼聪慧,少随父陈务农。早起扫粪肥田,人称“狗屙阿渭”。


14岁,随四叔陈雍亭去汉口汇丰钱庄当学徒。15岁,与兄到章镇一带做贩销小生意。


19岁,在上海码头当挑夫,后在台维洋行做学徒。22岁,在惇信洋行做“跑街”。


从此省吃俭用,积少成多十八年。始在上海独资创办常胜春记货栈,时年39岁。


皮毛是重要工业原材料,中国皮毛大量出口。货栈皮毛往来,商机就在眼前。


41岁的陈春澜,因此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以上海为本营,在天津、汉口等地设立分号,以经营皮毛为主。


范围遍及东北、河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成为上虞一大皮毛商。


故民间尝有陈春澜收狗皮的传说,想必是他在起步阶段,亲自下乡收购皮毛。


累积十年之财,于52岁,陈春澜创办永丰钱庄,聘田祈原为总经理,陈一斋为督理。


钱庄的快速赢利模式,开启了陈春澜的慈善事业。1888年,奉天遭遇水灾,陈春澜等捐巨资赈济,次年,光绪帝谕旨嘉奖。1889年,应同乡经元善之募集,捐资助修余姚曹墅桥、锁澜桥。1891年,捐资助修上虞积善堂。


1899年,捐资修复曹娥江大堤,浙江巡抚翁曾桂上奏朝廷为之请奖,得光绪帝允准。


1915年,南汇乡前后江堤溃决,王佐主持、陈春澜出资修复。


上两项陈春澜共捐银圆数万。


陈春澜注重文化,热心教育。1898年,捐资办上虞算学堂。1900年,捐资助办上虞县校(后上虞第一高等小学)。


1907年,以外孙袁馨名义捐银6000圆,在百官创办师范传习所。


1908年,独资5万圆创办春晖学堂,浙江巡抚增韫上奏朝廷为之请奖,得宣统帝允准。


1916年,捐资1万圆助经亨颐建浙江教育会会所。


1919年,共出资20万圆续办春晖中学,委托王佐等11人为校董。


1920年2月,陈春澜寿终正寝,享年84岁,葬于驿亭镇贾家村旋网山。


春晖三贤.webp.jpg

春晖三贤

从陈春澜的生平履历来看,起于贫贱,勤劳吃苦。省吃俭用,积少成多。把握机遇,艰苦努力。


在成功之后,热心公益,注重教育,成为具有传统美德的乡贤典范。


因此,对于传说德国商人赠送陈春澜4船呢绒的故事,不免觉得编得有些可笑!


这个故事在于拔高外国商人的道德,贬低陈春澜的努力,对于在十里洋场淘金的梦想者来说,希望也能遇到这样的奇遇。


陈春澜陈列馆场景.webp.jpg

陈春澜陈列馆场景

故事说:“1855年底,陈春澜辍耕从商,闯荡上海,在洋行做学徒,当‘跑街’。


期间,他将积蓄多年的300块银圆借给在上海破产的德国不莱梅商人约瑟夫。五年后约瑟夫送给陈春澜4船呢绒作为报答。


沪上流传这个故事,可以窥见陈春澜仁慈善良的秉性。”


然后真实的现实,奇遇是不可能的,成功是努力出来的。


陈渭.webp.jpg

以陈春澜的刻苦与低调,许多人都不了解陈春澜的成功之道。只好茶后饭余编些故事,讲些发财靠运气的笑话,平衡一下心情。


其实,外国商人在中国,都有商会,互相之间有联络帮助。


德国商人在中国,也不可能孤单一人,也有亲戚朋友,可以互相帮助。


从经商到失败,也不可能突然之间变得身无分文。


况且当时已有通邮、电报之类的通讯工具,可以写信、发电报求助,会坐在街上乞讨吗?


如果因为陈春澜借给德国人300元路费,德国人送4船呢绒给他,那还用陈春澜再奋斗十八年,才开了一家小货栈吗?


所以对于街谈巷议之说,道听途说之事,我们要加以分辨、设别,没有必要信以为真,甚至大作宣传。


同兴里.webp.jpg

同兴里

西方商人也不善良之辈,你给他一元钱,他能给你一百倍、一千倍的回报,这种事情毫无可能。


即使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以仁义为道德的中国,也只有韩信以千金回报漂母一饭之恩。


马克思早就看透了血淋淋的资本家,为了百倍的利润,不惜杀人放火。


身为八国联军的商人,在中国趾高气扬、高人一等的洋人,怎么会可能变得如此慈悲仁义了呢?


其实我早就对这个故事抱有怀疑态度,今朝因为整理陈春澜的修塘救南汇人民的故事,又特地从头到尾,把陈春澜的年表仔细分析了一下。


陈春澜年表.webp.jpg

发现陈春澜的成功,不可能与德国商人有关,因此特别啰嗦几句,加以辨明,以免继续以讹传讹,虚假宣传外国商人的道德。


否则,还以为陈春澜拯救南汇人民的捐款中,还流淌着德国商人的“道德血液”;在陈春澜的慈善事业当中,包含了德国商人4船呢绒的功劳呢,那不是太好笑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00:48 , Processed in 0.05153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