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1157|回复: 0

沥海的历史沿革略谈

[复制链接]

1532

主题

2028

帖子

90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5
发表于 2021-6-28 06: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沥海的历史沿革略谈


据万历《绍兴府志》记载:“隋以前不可考,唐《十道图》,县各有乡、有里,然其兴废因革,亦靡得记焉。”


据宋《嘉泰(1201)会稽志》记载,沥海属会稽县,纂风镇属上虞县。会稽与上虞的交界有两处,一是曹娥江的分界,一是陆地的交界。


“会稽县,东至上虞县界九十二里,以东小江中流为界,自界至上虞县二十八里。东北到上虞县界七十五里。”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1.png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会稽与上虞县共享曹娥江,以黄家堰中流为界,黄家堰以东属上虞县,黄家堰以西属会稽县。宋代曹娥江,又名“东小江”。


会稽与上虞的陆地交界处,即是纂风镇。纂风镇,在会稽县衙的东北七十五里处,在上虞县衙的西北七十里,管辖权属上虞。


《沥海镇志》称:“纂风镇当今古会稽、上虞之界(共管)。”误,非“共管”,纂风镇属于上虞县,不与会稽共管。


《沥海镇志》封面.webp.jpg

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上虞县有两镇,“五夫镇,在县北三十里,今废。纂风镇,在县西北七十里,今废。”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2.png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五夫镇、纂风镇历史悠久,到宋嘉泰(1201)之前,就已经繁华消退了。


“纂风”之名,得自于纂风山。明万历《绍兴府志》记载:“第八都领图八。元同。宋为新兴乡,领里一,纂风,以山名。”


万历《绍兴府志》 纂风以山名.webp.jpg
万历《绍兴府志》

纂风有两山,是曹娥江的海门。潮入海门,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旋若纂风,险如罗刹。


纂风,是红色的旋风。大潮夹着泥沙,呈暗红色,奔腾而起,犹如纂风。


在《西游记》中,有两名叫“纂风”的小鬼,一名大纂风,一名小纂风。可见“纂风”之名,古代十分常见。


可惜后来取地名时,有人觉得“纂风”不雅,把“纂风”的地名给抹去了。


宋代纂风镇虽已萧条,但留有“纂风里”的古名。


据康熙《上虞县志》记载:“新兴乡,领七都八保、八都九保,共十七保,曰纂风里。”


康熙《上虞县志》 纂风里.webp.jpg

康熙《上虞县志》

上虞七都八保、八都九保皆属新兴乡的纂风里。


所以由此牵出题外话,村保的“保”,应是“保卫”的保,出自北宋王安石变法的保甲制。而不是城堡的“堡”,因为村与村之间是互相相通的,而不是用土墙堡垒形式围起来的。


据万历《绍兴府志》:会稽县“第三十三都,领图二。元同。宋为延庆乡,旧又名延德,领里一,西岑。”


万历《绍兴府志》卷之一 延德领西岑.webp.jpg

万历《绍兴府志》卷之一

沥海属会稽县的三十三都,宋为延庆乡,旧又名延德乡。延庆乡领里一,名西岑里。元同,宋属会稽,明、清亦属会稽。解放后曾属上虞,今又属绍兴越城区。


而据《沥海镇志》记载:“元丰八年(1085)废都、保,置附治地,分为十三坊,廓以外仍以乡统里。此间,域内西岑里、纂风里、洋浦里皆领于新兴乡,入上虞。


宋安泰元年(1201),山会两县边界密接处,出现共管乡、里数处,其中西岑里(即沥海所城)与会稽县延德乡共管,延德乡领南汇、后朱、马路头等村。


沥海西北部为弦歌乡,又名弘丽乡,延德乡,入会稽县,毗邻上虞,辖里西岑;元名为太平乡,沿至明为延德乡。”


不知道编《沥海镇志》是哪里得来的资料?《嘉泰会稽志》、万历、乾隆《绍兴府志》、万历、康熙《上虞县志》等志书有没有查阅?错得太过离谱。


“宋安泰元年”,宋没有“安泰”年号,应该是“嘉泰元年”。


据《元丰九域志》:“望,会稽。一十四乡。东城、曹娥、纂风、平水、三界五镇。有会稽山、秦望山、大海、曹娥江。”


“望,上虞。州东一百二十里。一十四乡。五夫一镇。有兰穹山、上虞江、运河。”


“望”,指会稽、上虞是三等望县。古代县分七等,“赤、畿、望、紧、上、中、下”。萧山、新昌是四等紧县。


《元丰九域志》.webp.jpg

《元丰九域志》

在元丰八年(1085),不要说沥海,就连纂风镇,也属于会稽。上虞只有“五夫一镇”,会稽有“东城、曹娥、纂风、平水、三界五镇”。


《沥海镇志》说:“此间,域内西岑里、纂风里、洋浦里皆领于新兴乡,入上虞。”不知从何说起?


其实沥海一直属于会稽县管辖,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会稽县“延德乡,在县东北八十里,管里一,西岑里。”


而《嘉泰会稽志》记载:上虞县“新兴乡,在县西北七十里,管里一,纂风里。”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3.png


《嘉泰会稽志》卷十二

根本就没有“西岑里、纂风里、洋浦里皆领于新兴乡,入上虞”一事。


《沥海镇志》说:“沥海西北部为弦歌乡,又名弘丽乡,延德乡,入会稽县,毗邻上虞,辖里西岑;元名为太平乡,沿至明为延德乡。”


其实也没这回事,沥海是一个整体,没有分沥海西北部为弦歌乡,也没有名弘丽乡。一直属延德乡,宋名延庆乡。


沥海至纂风镇五里,以纂风为界,纂风以西至沥海的皆属于会稽。


虽然自会稽县衙至纂风为七十五里。但会稽至沥海北门外八十里,皆属于会稽县延德乡西岑里。


古代方位分四面八方,圆周3608等分,同一方位,有45度角的范围。所以同样是东北方向,东北七十五里至纂风,与东北八十里至沥海北门外,地方是不一样的。


《沥海镇志》的编者,可能因为对方位理解有误,所以得出沥海、上虞共管、许多乡里混为一谈的误解。希望重版时能给予修正!


本来想参考《沥海镇志》的历史沿革,结果看得糊里糊涂,只好翻了好几天的古代志书,重新梳理了一遍,以供大家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00:53 , Processed in 0.0598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