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街“宜有堂”和“乐耕草堂”(二)
昨天夜里,本来想把“宜有堂”和“乐耕草堂”的事情说清楚,结果因为牵涉的资料太多,又因为某些地方发挥了一下,一来二去,写到差不多到十二点钟了,所以就作为一部分先发表。
今天接着写第二部分,对于王师傅、赤空大师在论坛帖后的回复及疑问,将在文中集中作一答复,省得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辩来辩去也没意思。
关于“宜有堂”的新夏家台门,上文差不多说清楚了,虽然赤空大师认为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造的”,其实应该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造的。
崧厦夏氏家谱《宜有堂上梁文》
夏氏家谱中明明有姚莹俊的一篇《宜有堂上梁文》,文末注明是“光绪三十二年”,为什么赤空大师要提前一年?
可能他想“七间五进”的大楼造造起码也得一年多,所以就自作聪明地把造楼时间提前了一年。
实是他把造“新夏家台门”,当成了造“老夏家台门”,把造“宜有堂”当成了造“乐耕草堂”。
新、老两座夏家台门,在建造时间上,估计相隔六十多年,一座是祖父造的,一座是孙子造的,所以才在民间有“老夏家”、“新夏家”的称呼。
为什么说“老夏家台门”就是“乐耕草堂”?
因为老夏家台门就是夏子香造的、夏子香住的呀!
在为杨乃武、小白菜平反冤案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夏同善,杭州(仁和)人,文章一流,光绪帝师。夏同善的父亲弃儒从商,在乌镇开办酱园。夏子香在杭州与许多商人、文人交往,因此与夏同善的父亲成为朋友。
并因此通了族籍,仁和夏氏源出蔡林,因此才有夏同善与族叔夏子香的交往。
夏同善考中进士后,尝到崧厦来祭祖,会见夏氏族人,住在夏子香家中,得到夏子香家人的热情款待。
夏子香家在哪里?就是祝家街的“老夏家台门”呀!
而赤空大师说:夏同善“于咸丰七年(1857)十月专程来崧厦祭祖并探视夏子香,夜宿崧厦顾家弄夏子香故宅‘乐耕草堂’。”
这很显然是错误的。如果说“老夏家台门”是“夏子香故宅”的话,那“故宅”应该是在祝家街,怎么会到顾家弄里去呢?
赤空大师说,曾在十多年前,到顾家里弄里去采访过,听夏景炎说,顾家弄的楼屋里,曾看到过一块“乐耕草堂”的匾,所以就认定顾家弄里就是“乐耕草堂”,还说这就是物证与人证。
既没找到“乐耕草堂”的匾额,怎么来的物证?只听别人的口述,这不是与王师傅的采访一样,属于道听途说,证据不充分。
赤空大师为了让人相信,还描述说:“顾家弄的‘乐耕草堂’有五间两进,西侧有重檐厢房,东侧有过道,还有单独书房。”
这对于现在的房奴来说,这么多房子是够气派的,但对于古代的大财主来说,则只能算是小儿科。
五间二进,哪有七间五进气派?
难道是夏子香同时造了两个夏家台门?祝家街的夏家台门儿子住,顾家弄的夏家台门自己住?父子分开居住?两个儿子住七间五进,夏子香两夫妻住五间二进?这样合适嘛?
古代大家庭祖孙三代都住在一起,更不要说父子分开住了,这与古代的风俗和事实不符。很明显赤空大师弄错了。
错在什么地方?错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帮“大师”找一找毛病的话,毛病就出在对家谱中的记载理解错误。
赤空大师说:“夏氏谱记载了夏子香房子在顾家弄”,于是就往顾家弄里找“乐耕草堂”去了,硬是给他找出一套来,也真有本事。
其实,夏氏家谱记载了夏子香的房子,那是夏子香小时候住过的房子,是他祖上的房子,并不是夏子香自己后来造的房子。
关于家谱中夏子香故居的记载,我已经发表并解释过好几次了,但赤空大师仍巧辩说:
“姚莹俊题夏子香夫人袁恭人遗像是在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此时不但夏子香夫妇已经过世了几十年,甚至连夏子香的儿子、儿媳都早已经不在人世。姚莹俊此时受子孙之托作诗题像,难道不称顾家弄的夏子香故居‘乐耕草堂’为‘旧居’,而应称‘新居’吗?”
对于某大师的古文理解能力,真的让人感到既好气,又好笑!到底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真的把人搞糊涂了!
为了正确理解原文,只好再多花一些口舌,作一些分析。
姚莹俊在题《子香老伯母大人遗照》中,有一句诗提到:“肇造题楣有此庐”,意思是在最初造的房子的门楣上,题写了“始有此庐”四个字。
这一句话只有夏家家里人知道,一般外人不太了解,所以姚莹俊特地加了注解:“子香老伯署顾家衕(dòng)旧居曰:‘始有此庐’,初境可想。”
“署”,是题写。“衕”,是弄。全句意思是:子香老伯在顾家弄的旧居门楣上题写了“始有此庐”四个字,当初夏子香家的境况可想而知。
家谱中明确记载,是夏子香“署顾家衕旧居”,夏子香在世的时候,称这是我的“旧居”——祖屋。“始有此庐”,是我家最早造的房子。
当年夏子香离家到杭州,只有十三岁,这房子肯定不是他造的,也不是他父亲造的。因为家谱记载,是始祖夏天英迁居到崧厦东市,顾家弄里居住的,是夏子香祖父的祖屋。
现在再来看赤空大师怎样理解?
“姚莹俊此时受子孙之托作诗题像,难道不称顾家弄的夏子香故居‘乐耕草堂’为‘旧居’,而应称‘新居’吗?”
赤空大师把夏子香题写旧居,改成了姚莹俊题写旧居。同时,又把题写的“始有此庐”四字,换成“乐耕草堂”。
大师毕竟是大师,巧舌如簧啊!赤空毕竟是出空,混淆黑白。
关于“乐耕草堂”的题字,夏同善在为夏子香写《诰授奉政大夫子香公像赞》中有提到:
诰授奉政大夫子香公像赞
“公讳诒桂,字子香,自我始祖英国定公至公二十五世,世居古虞。祖父以耕读传家,素寒俭。
公生而岐嶷(qí nì,幼小才智出众,聪明特异),束发受书时,状貌清瘦,里人奇之,知其后必昌。
长则依戚属经营于杭,积所赢余,因以起家。颜其室曰:‘乐耕草堂’,不忘本也。”
夏子香,名诒桂,号子香。是夏氏始祖英国定公第二十五世孙,世居上虞蔡林。祖父夏天英以“耕读传家”,向来寒俭。
夏子香自幼才智出众,少年读书时,状貌清瘦,人以为奇,知道他后来必发达。
夏同善说:夏子香成长以后,依靠戚属在杭州经营,积累所赢利的钱,因此造了夏家台门。夏子香题写自己的居室曰:“乐耕草堂”,以示不忘根本。
因此,毫无疑问,“乐耕草堂”就是祝家街的老夏家台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