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90|回复: 0

清代严巷头夏家台门的诗人聚会

[复制链接]

1533

主题

2030

帖子

902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22
发表于 2021-12-24 22: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严巷头夏家台门的诗人聚会

靠左前后为夏丏尊、夏寿恒.webp.jpg

靠左前后为夏丏尊、夏寿恒

在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的夏天,崧厦严巷头夏家台门举办了一次诗人聚会,有画家,有诗人,有书法家,有当地的,有外地的,有老有少,济济一堂,留下许多诗词,是一次难得的聚会。


虽比不上会稽山阴兰亭的诗会,但也算是上虞崧厦有名的诗会了。


这一年,夏丏尊还只有六岁,距考中秀才还差十年。夏丏尊的父亲夏寿恒,这一年五十二岁,已过“五十而知天命”之年,是这一次诗会的举办者。


诗会就在外严巷的夏家台门里进行,台门在物始桥旁边。“物始桥”,又称“八字桥”。台门为五间三进的楼房,是夏寿恒父亲多年经商的成绩。


门前是一条石板路,大门面河而开。河道即是古老的百崧河。门前的河岸驳石,河埠造阶。如客人远道乘舟而来,正好在门前的河埠上岸。


客人应约络绎而来,宾主行礼,迎入客堂。


据夏氏家谱记载,参加这一次夏日诗会的文人雅士,有吕翔云、邹宝僡、何澹、余家鼎、高志援、夏雨公、夏寿恒等人,饮茶聊天,各献才艺。


题照诗.webp.jpg

画家吕翔云首先提笔,挥毫为主人翁夏寿恒画了纳凉图,题为《心圃荷净纳凉图》。


“心圃”是夏寿恒的字。夏寿恒,原名德修,钱塘附贡生,广东候选县丞。夏雨苍长子,夏鸿绪长孙。生于咸丰九年(1840)年,娶前江金鉴长女为妻,生五子一女。夏丏尊,名乃钊,为第三子。


夏日荷花,清水池塘,一位书生,执扇而立。墨荷淋漓,画像惟妙。大家一致称好!于是,就有了看图作诗的题目。


首先完成作业的是丹徒(江苏)邹宝僡﹐字镜棠,题诗云:


“迎得朝凉又晚凉,荷花世界柳丝乡。

问渠那得清如许,不爱红芳爱素芳。”

接着是何澹,诗云:


“过雨池塘香细细,临风芍药赠迟迟。

羡他消受清凉福,菡萏花中小立时。”

第三位是婺源理源的余家鼎,字彝伯,附贡生,徽州府候补议员,五品衔,浙江候补知县。他擅长书法,才思敏捷,一口气连题二首:


“晚凉画出一天秋,人影花香水面浮。

笑隔芙渠问兰蕙,美人君子孰风流。”

“不减当年海雁桥,夷犹独立可怜宵。

花阴清净无尘土,妙绪居然夏子乔。”

所以命题作诗的第一名,应该是余家鼎。


值得一提的是,余家鼎是晚清婺源大木商,木商领袖。而夏寿恒的父亲夏雨苍也经商数十年,婺源大木商特地来到夏家,是否会有商业上的往来?


夏丏尊祖父的商业经营中,是否也包括木材经营?如果是,那么崧厦早期木材经营的名单中,要加入夏雨苍的名字。


而为人所知的“王泰昌木行”,则属于后起之秀了。而夏氏后人尝记得夏家台门旁边有木材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位交作业是高志援,字飞卿,也是文采飞扬,连作二首。诗从卿卿我我入手,写得比较香艳。大概与夏寿恒比较知交,所以落笔就风趣多了。诗云:


“凉添襟袖晚风清,纨扇轻携自在行。

折得并头兰一朵,莲花深处证平生。”

“天气池塘类早秋,小桥人立尽风流。

芳兰才放莲初绽,惯向花丛觅并头。”

第五位是一首词,《调寄浪淘沙》,为夏寿恒的堂叔夏雨公所作。夏雨公,字听农。雨公,即是雨泽公平。听农,意思下雨要知时知量,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要听农民的愿望。太过成灾,不及成旱,要风调雨顺。


“何处好招凉,散步莲塘。红尘隔断水云乡。流水小桥山径外,独立斜阳。


世事任茫茫,领略风光。青衫团扇且徜徉。香草美人遥寄托,臭(嗅)味偏长。”


夏雨公,第二十七世,钱塘附生,娶施氏,生一子一女。不幸在诗会后的十月去世,可怜一位夏家才子,年仅三十一岁,葬于横山。所以施家与夏家是亲戚。


压轴的主人夏寿恒,题为《辛卯夏日自题》,写出了五十年来的人生感受。


“傍水倚山拙自藏,炎凉况味屡深尝。

当前纵有繁华景,结契偏寻王者香。”

“王者香”,是兰花。夏丏尊的父亲感到世态炎凉,不如隐居与君子兰为友最好。


难怪夏丏尊后来在文中回忆到,作为秀才的父亲一直待在家里,种花植草,享受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6 15:44 , Processed in 0.0613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