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太宗首创外来景教中国化
据《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下简称《碑记》)记载,大秦国大德僧人阿罗本,观察天象,天下运气已在东方大唐,于是载着真经、渡海越漠而来。历经艰险,于贞观九年(635)到达长安,受到唐太宗指派宰相房玄龄在西效的隆重迎接。
《碑记》云:“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总仗西郊,宾迎入内。”
唐太宗特为景僧阿罗本设立“翻经书殿”,并不时请阿罗本进宫问道,“问道禁闱”。经过三年的问道与考察,唐庆宗深知景教是正教,阿罗本有真实德行,方才特令可以公开传教。“深知正真,特令传授。”
宗教有关风化,正教可以帮助国家树立正气,邪教会把国家闹得乌烟瘴气。
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启“大唐盛世”,与其能正确选择文化与宗教大有关系。
所以在中国古代,外来宗教必须受到国家的检验与认可,任何国家不认可的传教,都是非法的。而灌输邪恶思想、制造民族对立、煽动分裂国家的都属于邪教,可以就地正法。
反观近现代对于西方邪教的宽容而导致的灾难,“《春秋》责备贤者”,政府官员的目光短浅,放任自流,甚至内外勾结,造成国家因动乱而导致的亡国,都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所以中国现在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革故鼎新,除恶涤污,特别要注意西方邪教不甘心灭亡,会千方百计利用文化传媒等工具,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煽动与颠覆。黑悟空、魔童二就是极其典型的案例。
再回过头来说大秦景教。大秦景教,就是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的佛教,就是大秦景教。大秦景教属于小乘佛教,以修得阿罗汉(诃)为最高境界,名为“真主”。
所以“真主”是阿罗汉的另一种称号,就像佛有十种称号。“真主”是人人可以修得的,就像人人都可以成佛一样。
唐太宗通过不断以问道的方式考察景教,发现大秦景教与中国道教无异,而且发现大秦人就是中国人,大秦景教是“老子化胡”传到大秦的,现在属于景教回归中国本土。
所以,唐太宗在朝廷与众位大臣商议,确定景教是爱国的,是有助于中国教化的,才颁发诏书,同意造寺,还以皇家的名义,选拔二十一位有文化的年轻人剃度出家,学习、传播景教。
《碑记》云:“贞观十有二年秋七月,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廿一人。”
道无常名,圣无常体
唐太宗在诏书中提到,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经”就是景经。据敦煌莫高窟经卷记载,景教载入中国的贝叶梵音共有五百三十部,后召景教大德僧景净,译出三十五部卷。其余大多数具在贝皮夹中,犹未翻译。
大秦以景教立国,崇尚教化,不设武备。教王即国王,实行让贤制。因此大秦的历史、文化书籍就是佛(景)经。
景僧先后从大秦带来景经五百三十部,这就好比把大秦的国家图书馆的书籍都搬到了中国。大秦的文化历史从此在中国得以保留。
这就是为什么阿罗本看天象,所以要到中国来的目的,他是想把景教文化传承下去,只有在中国,才能得以传承。
后来禅宗达摩祖师也是如此,看到中国有大乘气象,所以就到中国来传道了。
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秦景僧阿罗本是真心来传道,与明末意大利天主教利玛窦到中国来盗窃科技、颠覆中国,根本是不可同日而喻的。
虽然都有以传教的形式,但动机不一样,手段不一样,目的不一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而且大秦景教是唐太宗以政府命令批准的,而天主教在明朝就一直被政府禁止,地下活动属于非法传教。
中国自唐朝开始,就实行了宗教中国化。在景寺墙壁,绘画唐太宗写真。“天姿泛彩,英朗景门。圣迹腾祥,永辉法界。”
唐太宗赐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后唐高宗“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
唐碑中的“大法王”,在明末出土之后,被别有用心的人改成了“大法主”。
“王”字头上的一点下手过重,“主”字不免露出了破绽。
“王”字改“主”的痕迹
这是谁干的?谜底很容易揭晓:谁篡改,谁获益?十字指针指向伪善的天主教徒。
因为“大法王”三字,打乱了天主教的阵脚。再加上“镇国”两字,“镇国大法王”,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哪!
因为天主教混入中国,是来颠覆中国的。而“镇国大法王”,则是保卫中国的。这是正邪之分,天差地别呀!
唐太宗封阿罗本为“镇国大法王”,没有看走眼,十分正确。
后来果真是景教挽救了唐朝,景僧同朔方节度副使伊斯,成为平叛元帅郭子仪得力大将。
伊斯以锡紫袈裟法王的身份,“为公爪牙,作军耳目”,联合信仰景教的回纥军队,打败了叛乱吐蕃的大军,保卫了大唐国运的延续。
而回纥信仰的景教,后来就称为“回教”。回教是景教的延续,景教是回教的前身。
关于景教保卫大唐的故事,就记录在《大秦景教碑》中,大家不妨仔细研究。
再看在唐批准传教之初,皇家发度牒批准的第一批二十一名僧人,都是通过国家考试,选择三观正确的。
而不像天主教渗透进中国,就花钱收买地痞、流氓信教。如其说是在传教,不如说是在收买叛乱、分裂势力。现在称为“撒狗粮”,培养“殖人”搞“颜色革命”。其实在明朝、清朝、民国到现在,一直都在若明若暗地进行。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是教员的警世之言。这个“帝国”,就是西方以宗教包装的联合政治组织,对中国充满了妒忌的仇恨,久欲毁灭中国而后快。
因此,由此可知唐太宗具有雄才大略,为什么要对外来宗教实施严格的管理?因为夷狄之心,不可测也。防患于未然,那是必须的。
明末天主教从澳门偷渡入境,未得政府允许,用金钱收买官员、教徒,散播分裂国家、破坏中国文化的歪理邪说。进而内外勾结,策划颠覆了明朝。
所以从大唐兴而大明亡的历史教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兴亡镜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