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33|回复: 0

五夫“月林书院”非在清风峡

[复制链接]

1531

主题

2027

帖子

901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12
发表于 2023-3-18 13: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夫“月林书院”非在清风峡

清潘思汉编有《五大夫里志》,其中抄录明董圮所作《南山十五胜记》,因记尝刻于南山书院石碑,因又称《南山碑记》。


《五大夫里志》鹰山之西北有山名凤山_红线.jpg

清潘思汉编有《五大夫里志》

《记》云:“鹰山之西北,有山伏而复起,双峦若翼,两池若目,其名曰‘凤山’,形之肖也。凤山之南有平麓,元朱白云遁世于斯,因名之曰‘云麓’,表幽躅也。东有茂林,乃先世显谟公(潘畤)养高之所,因名之曰‘月林’。林之北有峡,显谟公旧于其下弹琴自适,因名之曰‘清风峡’,存祖武也。林之南有阁,客至款坐,敛以香茗,其名曰‘浮香’。阁之下有溪,夹以桃树,飞花逐湍,其名曰‘叠锦’。”


南山有两峰,一名大寒峰,一名小寒峰。鹰山在南山之东,凤山,又名“凤凰山”,在鹰山之西北。而徐山在凤山之东,与南山隔河相望。南山为前山,徐山为后山。徐山东边为琴山,故徐山又名‘西后山’,琴山又名‘东后山’。


徐山与琴山之间,形成山峡,因月林公潘畤弹琴于此,故名“清风峡”。


《记》云:凤山山麓名“云麓”,云麓之“东有茂林,乃先世显谟公养高之所,因名之曰‘月林’”。此“月林”,乃“月林堂”,是显谟公潘畤的住宅,非“月林书院”。


月林书院在凤山山麓,即后称云麓的地方,而非月林公闲适弹琴的清风峡。


先通过百度地图,了解一下凤山与徐山的位置:


凤山、徐山地图.jpg

百度地图:凤山(左)、徐山(右)

“月林堂”与“月林书院”,虽然都以“月林”为名,但是建造时间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建造地点不同,有三不同。


先看潘畤的《月林堂记》:“予自幼喜读陶渊明、杜子美诗,渊明‘性本爱邱山’,子美有‘月林散清影’之句,每志斯言。他日筑舍,环竹而居者,必榜以‘月林’。面山为堂,必榜以‘爱山’。”


潘畤说他从小就喜欢读陶渊明、杜甫(字子美)的诗,陶渊明有“性本爱邱山”的诗句,杜甫有“月林散清影”之句,都给潘畤留下清高脱俗的深刻印象。


并在心中立下愿望,以后自己建造住宅,环竹而居的,必题以“月林”,含“月林散清影”之意;面山为堂的,必题以“爱山”,含“性本爱邱山”之意。


“淳熙丁酉(1177)秋七月,五夫别墅之左右,得旷土二十余亩。北抵徐山,山虽不高,其来甚远,至是而止。依以为堂,如屏风然。面值南山,色润可爱。两山拱接,若为宾主者。”


到了淳熙四年(1177)的七月,为官数年的潘畤,累积俸禄,开始建造山隐式的宅院。在五夫别墅左右,购得广阔的土地二十余亩。


向北抵达徐山,徐山虽不高,但观其山脉的来势甚远,来龙到徐山而止,徐山是龙脉的潜伏处,是一个好地方。因此背依徐山建房,徐山犹如屏风,阻挡北风。正堂面向南山,山色秀润可爱。南北两山拱接,犹如宾主相对。


“明年二月,始定诛茅之计。首为爱山堂、月林堂,尽望南山之胜。月林堂四面皆修竹,余少所志,于是乎得。又为乐寿堂、浮香阁、清风峡、静止斋,乔木茂树,环舍迥抱。”


淳熙五年(1178)二月,开始伐茅建筑,先造“爱山堂”、“月林堂”,尽望南山之胜。月林堂四面皆种修竹,在清风月夜时,“月林散清影”的画卷,洒然展现,少时的愿望,由此达成。


接着又修筑“乐寿堂”、“浮香阁”、“清风峡”、“静止斋”等居室,四周种上乔木茂树,环舍回抱,仿佛五夫隐居小洞天。


由此可知,“月林堂”,是潘氏宅园中的一室,收藏书籍。“清风峡”是一间琴室,放置古琴,闲来弹奏。与徐山、琴山之间的山峡同名。


宅园造了一半,月林公奉命到湖北、湖南、广东、长沙任职,一出六年。


“会将诣湖北,移宪湖南,擢帅广东,复徙长沙,一出六年。友端能承乃翁意,为厅为门,为两庑,与他屋之未备者。辟小圃,开径与后山通,上下萦纡,远近二三里许。


余初手植梅桂五十余本,友端补之,益成佳胜。复构小亭二十余所,于花木之间。”


本来准备在五夫隐居的潘畤,不久接到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事的任命,便把月林堂宅园的后续工作交给了长子潘友端。


因潘畤为政清正廉明,宽严并济,得到宋孝宗的赞赏,又移宪湖南,升任南路提点刑狱公事。复因政绩优秀,擢帅广东,除直秘阁,知广州,兼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


潘畤一路迁升,为官四地,离家六年。潘友端已根据父亲的意愿,不断完善修建,为厅为门,为两边庑廊。开辟小圃,开径与后山相通,上下来回盘旋,远近有二三里。


潘畤临走前手植梅花、桂花五十多株,潘友端进行了补种,更加茂密,成为佳景。于花木之间,复构小亭二十余所,秋赏桂花冬赏梅,岂不美哉!


到了淳熙十一年(1184)冬十二月,潘畤在长沙又接到新的任命,乃力辞而归,此时月林堂落成已二年,前后共花了五年时间。


乐寿堂,是叙族宴请之所,而月林堂、静止斋则是图书收藏所,每室各有一大柜,贮藏《孝经》、《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礼记》、大字《通鉴》、《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范纯夫、唐鉴、陶渊明、韦苏州、元道州、杜子美的诗集;还有《本草》、《千金》等医药书。


潘畤少年能弹琴三十曲,从政后因忙于公务,便放弃了弹琴爱好。家藏二张好琴,常置清风峡、爱山堂中,兴来漫弹,欣然自得。 浮香阁则作为邻里相聚,喝茶清谈之所。也与老乡一起吃瓜果,喝家酿,杂坐在茂林修竹之间,有杜陵“共醉终同卧竹根”意味。


再看“月林书院”是什么样子?



明抄本《潘氏族谱》

据潘友端《月林书院记》记载:“先君月林翁,尝作‘月林堂’,以为适志之所,因以号月林叟。虑讲学之处未遂,命友端兄弟为之,淳熙戊申年(1188),拓址于凤山之麓,构屋前后俱五楹,南向,东西耳房各五间。


前崇耳十之三,后崇耳之半,耳崇丈有五尺。院之外缭以垣,垣之南肃以门。耳房之东,又为默成叔祖祠堂三间。是年冬,以落成告,先君为书‘月林书院’额。”


潘畤在淳熙十一年之前建了“月林堂”之后,考虑到上虞没有讲学之所,就决定自己出资建造。在淳熙十五年(1188),拓址于凤山之麓,构屋前后俱五间,座北朝南,东西两边附房各五间。


前五间正屋附房高十分之三,后五间比附房高一半,附房高一丈五尺,书院前五间正屋高二丈余,后五间正屋高二丈二尺余。书院之外筑以围墙,围墙南面建有院门。这年冬天,书院宣告落成,月林公潘畤亲手题写“月林书院”匾额。


月林书院是前后左右各五间的四方型建筑,再在外面围以围墙,二十五间房子组成一个四合院,与园林式曲径通幽的月林堂不同。


0331上虞县志(光绪)卷33-48. 29页 月林书院2_红线.jpg

清光绪《上虞县志》

据光绪《上虞县志》记载:“月林书院,在五夫市清风峡。《正统志》”。


光绪志说,据《正统志》记载,月林书院在五夫清风峡。其实是不正确的。


《潘氏族谱》明代有抄本,在清代也传世,今还被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光绪《上虞县志》以及光绪《上虞县志校续》,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竟没有去查阅与月林书院有关的《潘氏族谱》,而把郭南私修错误的残本当宝贝,以至于以讹传讹,一错再错。


故希望在修编《上虞市志》时,有必要加以纠正,以还原史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5 07:25 , Processed in 0.0561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