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进士高增爵为《钟氏家谱》作序
高增爵(1863~1932),字少农,陕西米脂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次年(1892)壬辰科进士,以内阁中书担任玉牒馆修校。历任四川眉州及资州、直隶州知州,重庆府、夔州府、绥定府、成都府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巡警道(正三品),陕西宣慰使,陕西全省农会会长,后退职在家闲居。辛亥革命(1911),建立民国,高增爵被推为陕西省行政公署民政长(即省长),后任参议院议员、大总统府顾问,晚年寓居天津。有《北山草堂诗选》传世,其创作的五言、七言绝句——《米脂八景诗》,载在《米脂县志》。
高增爵是守护传统文化的文人,重视家风、家教的影响力。他说:“盖风俗之成,始于家,终于国。”风气始于家庭,进而影响到国家。而家族的兴衰,“往往与一邑一郡、一国相表里”,国、家,家、国,互相关连,休戚与共。五胡乱华,是因为种族混乱,文化、风气杂乱造成的,“种族淆而有五胡之祸,氏族乱而兆五代之衰。”
而家谱,就是家族的历史书、文献库,是家风、家教的教科书。高增爵说:“余尝谓方志者,一郡一邑之史。实录者,一国之史。而家乘者,一家之史也。”“是故合宗盟,述祖德,而一家之文献存焉。”
西风东浙,犹如新的“五胡之祸”,高增爵说:“近者慕尚欧风,倡言蔑祖。拔本而塞源,毁冠而裂冕,凛凛乎有爨(cuàn,火烧)伦、攸斁(yì,厌弃)之惧焉。”
古来有识之志,重视文化传承。高增爵的担忧,已成现实。复兴中国文化,有待时日。
孙家渡珍藏民国《钟氏家谱》
钟氏续修家谱新序
钟氏,为越郡士望、族望之所归。自明初以迄清季,述谱牒,明世系,别支派,率数十年辄一修。族益蕃,纪益详,而体例益严以谨,盖庶几成一家之信史矣。
余尝谓方志者,一郡一邑之史。实录者,一国之史。而家乘者,一家之史也。盖自《周礼》小史,“奠系世,辨昭穆”。《国语》“工史书世”,实为谱学之所自始。至汉而应劭、王符,皆著氏族之篇。是故合宗盟,述祖德,而一家之文献存焉。
故家大族,世胄之兴衰,家法之弛张,往往与一邑一郡、一国相表里。种族淆而有五胡之祸,氏族乱而兆五代之衰。盖风俗之成,始于家,终于国。而郡邑之间,其为士望、族望之所归者,隐然有转移风化之权。故曰:“君子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近者慕尚欧风,倡言蔑祖。拔本而塞源,毁冠而裂冕,凛凛乎有爨(cuàn,火烧)伦、攸斁(yì,厌弃)之惧焉。而钟氏,承夏后神明之胄,严纲常名教之防。世守高曾矩篗(yuè ,络丝)之传,深念葛藟(lěi )本根之谊。无或敢偭(miǎn,背)规错矩,以贻先人羞。
高增爵《钟氏续修家谱新序》
岁癸亥(1923),重有事于谱牒。文叔先生(名寿康)昆季,董而理之。尊祖而敬宗,斟今而酌古。他日采郡邑之风,而观一国之政者,将有取焉,非独为一家之信史而已。若夫谱牒之源流,世系之统绪,支派之蕃衍,旧序详矣,无俟不佞之铺叙为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孟秋月
二等大绶嘉禾章、前陕西民政长愚弟高增爵拜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