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5|回复: 0

崧厦俞氏“九思堂”的来历

[复制链接]

1384

主题

1863

帖子

81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191
发表于 2024-5-21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思堂1_压缩.jpg

崧厦新九思堂外墙

崧厦俞氏“九思堂”的来历

在崧厦贤才街的东面,与新光村爱莲路相交的路口,有一个崧厦有名的老台门,名“九思堂”,是崧厦俞氏祖上的老楼屋。


俞氏同样名“九思堂”楼房群有两处,一处靠北首,造得早,称“老九思堂”。一处靠南首,造得迟,称“新九思堂”。


俞氏是最早迁居崧城的大家族,具有以孝为本、耕读传家的家风。宋、明出仕为官的很多。


“九思”的典故,出自《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人的行为,视、听、言、动,以及立身处事、是非得失的思考准则,九个方面,简单的几句话说进行了概括,可见孔子学问的博大精深,不愧为中国第一大教育家。


现代贪污腐败风气的蔓延,其实就是为官处事没有做到“九思”,尤其是第九思的“见得思义”没有做到,所以导致了人生的堕落、失败,进而影响家庭、后代的发展。


“义”是合理合法的意思,不合理、不合法,就会走向犯罪,危害社会。


因此崧厦“三相名宗”的俞氏,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修养。如明永乐年间的教授俞宗慎,就以“九思”为字。而随后的两处俞氏楼群,皆以“九思堂”作为堂号。不但是纪念俞氏先祖,更是直接孔子修身之道。


90_俞宗慎,字九思 (调整)红线.jpg

崧城俞氏家乘

据孝思堂《崧城俞氏家乘·先正列传》:“俞宗慎,字九思,行鎡三,善属文。永乐十五年(1417),中浙江乡试式,任新安府教授。时土(当地)寇犯境,官民皆踉跄无措。公即诣抚按,请兵自效,寇辄退。抚按嘉之,赐额曰“读书知兵”。


据光绪《上虞县志·选举表》记载:“永乐十五年丁酉(1417),应天(府)中式,长乐县教谕。”


长乐县有两处,一在福建福州,一在广东惠州。“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局长,“教授”是府教育局局长。


据《明史·职官志四》:“儒学,府教授一人,训导四人。州,学正一人,训导三人。县,教谕一人,训导二人,教授、学正、教谕,掌教诲所属生员(秀才),训导佐之。”


俞宗慎先在长乐县做教谕,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人材。后因教育工作出色,升任为新安府教授。府由数县组成,如绍兴府,下辖山阴、会稽、上虞、余姚等八县。


俞宗慎从县教育局长,晋升为府教育局长,可见永乐皇帝对俞宗慎教育能力的认可,予以重任。


“新安府”在什么地方?从清代、民国到现在,有不少人进行考证,认为“新安府”就是徽州,其实都搞错了。


新安,有新安县、新安郡、新安府的区别。县、郡、府,如有一字之差,地域相距就很大。


徽州曾经称“新安郡”,但不称“新安府”。徽州在明代称“徽州府”,也不称“新安府”。


有人在考证新安府时,只抄写“新安”两字,而漏了关键的“府”字,结果考证出来就不正确了。


新安府现在中国国内找不到了,因为现在的越南,明代属于中国,其中越南的一部分区域,明代称“新安府”。新安府的治所在峡山县,即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海阳市东北。


新安,新安,就是新安定下来。新安府在明永乐时隶属交趾布政司。新安府远离京城,崇山峻林,交通闭塞,“天高皇帝远”,因此土人(当地人)野蛮,好占山为王,不时抢掠城乡。


因此说是新安府,但很难安定下来。


俞宗慎在新安府做教育局长时,就遇到土寇犯境的扰乱,城中文官、百姓皆手足无措,到处奔走,危在旦夕。


俞氏家族从来就不死读书,有勇有谋,敢于担当。如明初的俞氏前辈俞诚、俞恭就拜刘伯温为师,文武兼备,当仁不让。


家风所及,俞宗慎虽是一介儒官,但具有见义勇为的品德。他亲自拜访巡抚、巡按,陈述出兵平寇保民的重要,并向抚按贡献剿平山寇的谋略,请抚按急速派兵进剿土寇,自愿在军中效犬马之劳。


抚按被俞宗慎的忠义感动,当即下令出兵,旌旗高举,浩浩荡荡。俞宗慎又动员百姓团结起来,揭竿防卫。


土寇原乌合之众,欺软怕硬,一见这堂堂阵势,马上腿脚发软,丧失斗志,退回到深山老林中去了。


抚按嘉奖俞宗慎保境安民之功,特赐匾额,上书“读书知兵”四个大字。


“读书知兵”,即是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这是巡抚、巡按两位朝廷大臣对俞宗慎智勇双全的真实赞誉。


英勇的俞氏先贤,值得后人敬仰。


“九思堂(新)”台门,在《崧厦镇志》中有所记载,不过对于“九思”的出典,叙述错误,有待以后修志时改正。


九思堂(红线).jpg

《崧厦镇志》记载新九思堂

《崧厦镇志》说:“语出‘君子九思而行’而得名。”这一句话是错的,古代没有这一句话,是现代人生造的古文。


大家都知道,古代有“三思而行”的成语,但没有“九思而行”之说。


“三思而行”也出自《论语》,与孔子有关。


在《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大凡做一件事,具有正反两面,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不是吉,就是凶。季文子是鲁国的大夫,是一位权臣,做事犹豫不定,考虑再三。


孔子听说季文子的办事风格之后,并不认可,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不用再三考虑。


“再”,是再次、两次。一次从正面考虑,一次从反面考虑。正面考虑利之所在,反面考虑害之所在,利害分析清楚,就可以下决心了。


就像俞宗慎见土寇来侵,立即挺身而出,哪里犹豫不定。义当勇为,舍身可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9-8 11:21 , Processed in 0.05412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