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68|回复: 0

新光村镇中片何氏来历

[复制链接]

1435

主题

1923

帖子

845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454
发表于 2024-7-3 15: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江弄老楼屋1_压缩.jpg

牛市街卢江弄老楼屋

新光村镇中片何氏来历

崧厦新光村镇中片姓氏,以朱、何、俞、沈四姓为主,占到镇中片男姓的七成多。朱氏由西朱沥与朱家沥组成,迁居镇中片最早,所以人数最多。


镇中片姓氏以朱、何、俞、沈四姓为主.jpg

镇中片姓氏统计

崧厦何氏迁自余姚兰风,始迁祖何泜(zhī),字端平,行元二。据《崧镇何氏宗谱》记载:何泜“举孝廉,知庆元军,致仕,由余姚县兰风乡迁居上虞县之崧里。生于宋咸淳七年(1271)三月十一日,卒于元至顺(正)五年(1345)三月二十六日。墓在余姚匡堰何岙,有墓志,有像。配苏氏,生四子,细六、细七、细八、细九。”


何泜生于宋朝末年,长于元朝初期,时逢宋亡元替之期,避乱择安,当在年轻之时。据推算,何泜迁崧在元朝初期。


“崧镇,旧谱名崧里,又名崧城。”


何氏宗谱(封面).jpg

何氏宗谱

据明何公俨在《创修崧镇何氏宗谱序》中说:“至宋德祐(1275-1276)间,允公第五十五世孙、御南宣威大将军讳曼者,由海宁宦寓余姚。生子迁公,朝奉大夫,知吉州军事,占籍兰风。迁公生子五人,次子元四,居余姚之东横河。三子元六,居余姚之八仕桥。四子元七,居东山之何家岙。其第五子,以吉州公六十二岁得之,故取行元六十二,居余姚双河。长子元二府君,徙上虞崧里,乃俨之来祖也。”


“宋德祐”,是宋恭帝赵㬎(xiǎn,显)的年号。德祐二年(1276),南宋又改景炎元年,是元朝的至元十三年。这一年正月,元兵破潭州,湖南各城多降。文天祥以右丞相入元营谈判,被扣留。二月,元师伯颜攻克临安,虏宋全太后、恭帝等北归。恭帝被掳,恭让了国家,所以称“恭帝”。


时益王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文天祥辅助,号召四方起兵。但大势已去,元军渡钱塘江下浙东,追歼南宋残余势力。


因此,御南宣威大将军何曼,才由海宁避居余姚。何曼生子何迁,何迁生有五子,五子分别各居五处,长子何泜徙上虞崧里,次子居余姚之东横河,三子居余姚八仕桥,四子居东山何家岙,五子居余姚双河。


而何泜徙居崧镇之后,生有四子,也分别迁居四处,长子迁居会稽,次子迁居慈溪,三子隐居崧里,四子迁居姚江大丰山。


看这四处分散的情形,好象是为了预防元朝的追捕,保存何氏家血脉。当然,也是在改朝换代之机,提供了外出闯荡、创业的机会。


崧厦何氏大部分在何家,今与西洋湖、大江里合并成为共何村。但有一部分何氏生活在牛市街,牛市街上有一条弄叫卢江弄,从弯曲的弄堂进去,里面有密集的房屋,很大的空间,都是古代何氏家族的居地。


一直从卢江弄到牛市街拐角弄,拐角弄里有深长的何万丰台门,都是何氏家族的。包括我家的楼房,原来也是何氏的。我家隔壁,据说就是何振梁故居,也是何氏的。我家后面的有八角凉亭的楼房,也是何氏的。从卢江弄到大街,那也一片也是何氏人家。相当于牛市街的西北部分、大街的东南一片,都是何氏人家。


所以,在解放初期搞互助组、成立农业合作社初级社时,六街(牛市街六居委)何氏、朱家沥的农民组成第四初级社,西朱沥、王家沥的农民组成第五初级社。在1956年,由四社、五社两个初级社合并为“五四”高级社。1958年,为五四生产队。1961年,为五四大队。1981年6月19日,更名为“镇中”大队。今为新光村镇中片。


镇中片何氏在明清得到繁衍发展,现在自然而然成为镇中片的第二大姓氏。


《崧镇何氏宗谱》始创于明何公俨,何公俨为湖广陶墟巡检。谱序作于明景泰三年(1452)九月十五日。


现整理、标点谱序全文如下,以供大家参阅!


创修崧镇何氏宗谱序_裁剪.jpg

创修崧镇何氏宗谱序

俨惟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水惟源深,则其派分千百,而达江注海无穷。木惟本硕,则其支衍千百,而参天合抱在望。人之世裔,历有千百,而其间著事功、优道德、建名节、表文章、彬彬然相望于后先者,良由其祖宗之发源深、植本硕,而能然也。


缅我何氏,以“韩”易“何”,盖暴秦肆毒,国灭避祸。自允公始,家遂式微。至汉,而骎骎日盛。自晋而唐、而宋,簪缨相继,世系相传,历有可稽。何氏之谱,创于金部尚书国璜公。后诰封翰林院检讨玉铉公续编,序有宋朝散大夫邵公诸作。史有传,墓有志。名公巨卿,谱载煌煌。


至宋德祐(1275-1276)间,允公第五十五世孙、御南宣威大将军讳曼者,由海宁宦寓余姚。生子迁公,朝奉大夫,知吉州军事,占籍兰风。迁公生子五人,次子元四,居余姚之东横河。三子元六,居余姚之八仕桥。四子元七,居东山之何家岙。其第五子,以吉州公六十二岁得之,故取行元六十二,居余姚双河。长子元二府君,徙上虞崧里,乃俨之来祖也。


曼公之兄分,生子二,长适,次遂。适生子二,元一、元三。元三生子曰采,赘山阴峡山郭氏,遂家焉。遂生子三,元五、元八、元十九。元五,居会稽。元十九,迁上虞之横山。其他散逸于四方者不一。


吾崧,元有全四学正,国朝有文信参政,公与兰风孟焕布政公、双河晟豸史公,皆以科第继显。故彼此迄今声闻往复不绝,谓非吾祖先发源植本之深而且硕,而有是哉!


此不肖千百载下有切戴仰之私,而尤恐后人昧厥从来,甚至不啻途人视也。尝于退食之余,承先缀后,拾遗正讹,纂述如左。深知擅名亲祖之罪,极大难逭。然于本源之不紊,族谊之联属,不无有裨万一。吾子吾孙观之,其尚绎吾之志,以玉成云。


景泰三年(1452)九月望日  不肖孙湖广陶墟巡检公俨薰沐拜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4-10-31 09:45 , Processed in 0.0791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