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书院旧址
松陵书院六贤祠传
松陵书院,是崧厦清代的公办义学,为绍兴知府俞卿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创建,在今新光村船弄里。学院建有房屋二十四间,政府置田二十二亩余归学院,另有池塘二分三厘,以供教师薪酬、日常开支及维修的费用,保证学院可以正常运转。
六贤祠,在崧厦松陵书院左厢,清康熙间建。纪念浙闽总督满保、巡抚朱轼、知府俞卿、同知阎绍、知县王国梁、诸生俞文旦。因六贤申请公款,筑塘卫民,崧人感恩而戴德之。
《松夏志》记载六贤祠
朱轼,字可亭,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任潜江知县,有惠政。累迁至浙江巡抚。免除杂供,减少仪从,食粗粮,衣粗布,宴会只用四菜一汤五碗。贪墨官吏望风解职。为民间制定嫁娶规范,刊布《礼》书,重建“敷文书院”,检查、剔除杭州北新关收税宿弊。
海塘为潮水侵啮,时筑时毁。上疏海宁老盐仓等处宜改建石塘,并用楗扣。又奏上虞夏盖山土塘,宜改用石塘。规划上报朝廷,皆批复可。擢升为左都御史,督赈山西、陕西灾民,全活无算。
雍正元年(1723),迁吏部尚书。浙海塘决,监修余姚、上虞、会稽塘工,共计七千丈。海宁三千七百余丈,海盐二千九百丈。用公银十五万五千七百余两。
不久拜为文华殿大学士,与怡贤亲王管理营田,辅佐京畿,悉心筹画。乾隆元年(1736)卒,遗疏抱拳拳之心,以吏治民生为念。赠太傅,谥“文端”,入祀贤良祠。崧厦乡民感其德惠,供奉于六贤祠。著有《奏疏文集》及《仪礼节略》等书。
满保,氏觉罗,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累迁国子监祭酒,擢内阁学士,直经筵。五十年(1711),任福建巡抚。五十四年(1715),升闽浙总督。康熙五十八年(1719)秋,崧厦海啸,土塘尽毁。满保与朱轼合疏秦请公银改建石塘。虞人感其德,在松陵书院内创“六贤祠”合祀。
《松夏志》记载俞卿
俞卿,字恕庵,别字元公,民称“俞太爷”,云南陆凉州人。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五十一年(1712),由兵部郎任绍兴知府。遭遇飓风,山阴后海塘尽毁,漂没田屋无数。视察灾情毕,即督修海塘。
次年,飓风复大作,怒涛狂骤,土塘不能抵御,乃尽改换为石塘。制定“江田归江”条例,以江田租赋归塘工,令每年分段修筑石塘。
上虞海塘倒塌已久,潮水直入夏盖湖,环湖七乡农田十余万亩,虽遇旱灾,不敢以勺水灌田。又遇海啸,残塘尽扫,荡无尺土。崧厦百姓,身处水火。
俞卿复议改筑石塘,亲临崧厦后海监工,共筑石塘二千三百余丈,土塘一万一千余丈,接筑会稽防海石塘三千余丈,萧山西江塘四百余丈,修麻溪坝及山西闸,越中自是遂无水患。
又以余力修缮城墙、疏浚河道,大修禹庙、学宫、新廨署及城隍神祠,创蕺山书院,建松陵书院,置学田以供赡给。在任十多年,百废俱兴。
俞卿性刚果,治尚严峻,越俗积弊为之一清。催折豪强,抚助贫弱。猾吏莠民诛逃殆尽,绍兴八县震动肃清,野无行盗之人。可与春秋子产治郑国相媲美。
阎绍,清河南孟津人。在后海修筑石塘工程中,身为同知,亲临现场,监视工匠,劳效甚著,与俞卿并祀六贤祠。
王国梁,满洲旗人,岁贡。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署任山阴知县,奉绍兴府令修筑土塘,计四千七百余丈。又在塘内建重堤,比以前巩固增高。及知府俞卿监造石塘,国樑催办物料,备极劳苦。
王国梁为政尽心于民,争讼即使不能息,能兼听而公平处理。监狱即使不能空,无滥刑而有抚恤。刑不得不施,而能慎之。又从其反省表现而减缓。盗贼或间有所发生,擒于公庭,治而谕劝之,时时悔过。故吏胥不得使奸,武滑不得使暴。催科无有迫逼,当事无有疑惑。两袖清风,一明如镜。死后归丧京师,邑人祖其德,祀于六贤祠。
俞文旦,字元侯,俞得鲲孙,诸生。急公好义。康熙五十八年(1719)秋,海啸大作,北塘飘荡无尺土。俞文旦创议请公款改筑石塘。及知府俞卿受命亲临监筑,俞文旦复随工辅助谋划。石塘建成,潮患顿息,里人多称其功,配祀松陵书院之六贤祠。族孙俞承烈,字邻蔚。尝修夏盖湖滚水等坝,并重修松陵书院。
六贤祠就是崧厦古代民间清廉官员纪念馆,不但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教育意义。
从六贤祠的数位官员执政为民、敢作敢为的德能担当来看,清朝从康熙、雍正至乾隆,进入有名的“康乾盛世”,不是没有道理的。
治国在于治吏,吏治清明,国家就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