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斗士重塑金身
一、讲陈年往事的老梁节目八年后被起诉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片报道,题为《诋毁、污蔑职业打假人,一电视台被判侵权并连带赔偿50000元》:
“因认为八年前播放的一期节目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职业打假人王海将节目制作方及河北电视台诉上法庭,要求判决被告构成名誉侵权并赔偿名誉损失费90万元。经审理,日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认为涉案节目侵犯了王海的名誉权,判决节目制作方北京中教星传媒文化中心及河北电视台连带赔偿王海名誉损失费50000元。
网络报道截图
2014年3月10日,河北电视台播出了《老梁有看法:揭秘职业打假人》,在该期节目中,在谈及职业打假人王海时,老梁极尽侮辱、诋毁之能事,他在节目中称:
‘王海这个时候不太地道的事是什么呢,已经接了人家这十几万了,他没停手,还继续调查取证,向对方要了100万,所以这一下这叫不讲江湖规矩……还给王海送到精神病院呆了一周……王海在道德上一下就立不住了。’
该期节目播出后,被不同用户剪辑并以多个不同版本在视频平台流传。2021年2月份,王海对涉案相关视频通过公证处进行公证。后王海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被告的行为构成名誉侵权,并告赔偿原告名誉损失费 90 万元及本案公证费 800元、邮寄费 21 元、律师费 5 万元。”
“综上,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该判河北电视台对北京中教星传媒文化中心赔偿王海的精神抚慰金及维权费用50000元承担连带责任。”
“相关信息显示,《老梁有看法》是一档法制类脱口秀节目,‘该栏目选题立足中国社会法制前沿,以真实发生过的案例故事为切入点,通过主持人梁宏达独特的视角,剖析犯罪心理,解读社会问题、法制事件,还原事件背后的事实真相。’
而该节目主持人梁宏达为体育节目、时评节目主持人,媒体评论人、出版人。其一向以观点独到、语言犀利著称并被广大观众所熟知。
不过本次诉讼,王海并没有将老梁列入共同被告,看来王海同学也有厚道的一面。当然,作为主持人在类似诉讼中是否要承担责任,尚需司法机关的审查和认定。毕竟,多数时候,电视节目的台词是节目编导准备的。”
“一档法制类栏目被判决违法,无疑是带一些讽刺意味。当然,这或许也会给他们的一些同行敲响一点警钟。
长期以来,个别媒体或为追求关注度,或受了背后‘金主爸爸’的指使,或是接受一些‘掮客’的雇佣,拿上三、五千的红包,开始对职业打假人肆意污蔑、抹黑。当然,任何群体都应该接受批评,但这种批评应该是站在公正立场上,而不是明显带有偏见和目的。而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你骂别人的时候,你知道你屁股上干净吗?
该节目中,老梁同志最后称,‘所以王海在道德上一下就立不住了,那么我们想,在这条道上要往下走的话,就很容易由打假的正常索赔变成了敲诈勒索了。’
不过,貌似王海同学目前还是站得好好的,而那个什么中教星中心早已不知所踪、背负着法院数百万元的执行标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以‘岸然’的面目出现。”(文章来源:消费研究,作者:雷剑。)
一档在2014年播出的节目:《老梁有看法:揭秘职业打假人》,“在该期节目中,在谈及职业打假人王海时,老梁极尽侮辱、诋毁之能事。”
打假斗士在2014年就已经看到,以斗士睚眦必报的斗狠劲,居然任凭“老梁极尽侮辱、诋毁之能事”,一声不吭,隐忍八年,要等到2021年才出来上诉?不让人觉得奇怪吗!
因此又仔细看了下,原来有一种打空气、打僵尸的味道。
老梁是节目主持人,是最了解该案件来龙去脉的人,居然是“本次诉讼,王海并没有将老梁列入共同被告。”那不是有一种打空气的味道?
“而那个什么中教星中心早已不知所踪、背负着法院数百万元的执行标的。”是不是有种打僵尸的味道?
人家公司开办的时候不敢去打,等公司破产了再去打,还挖苦一番,算什么好汉!
打假斗士为什么不敢把老梁列入被告?为什么要在八年后去打?有什么顾虑?有什么目的?其用意已呼之欲出了!
目的就是想重塑金身,重现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顾虑就是老梁嘴快,在法庭上一激动,就把二十二年前的那桩陈年旧事给抖露出来了!
为什么是一件二十二年的陈年往事?因为老梁2014年所讲述的,是2000年发生的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
被《南方周末》称为:“2000年第一丑闻”,主角就是王海。
2000年是一个千禧年,是一个跨世纪值得纪念的年份。
据《辽沈晚报》报道:“新千年伊始,1月4日,本报以一版整版篇幅刊发了长篇通讯《王海‘假打’?》,‘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中国青年报》语),大江南北、万千民众对此无不予以极大关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传媒更是闻风而动,转载、追踪、评论、直播、网上对话各显神通,一时间,街谈巷议,沸沸扬扬。”
那一年发生了什么?随便百度一下,大数据人工能智就会给出答案:
王海、津门事件
“王海津门事件”是指2000年发生的一起涉及职业打假人王海的打假行动。
事件背景和经过
2000年,有人主动联系王海,向他爆料“津成电线”公司的产品质量问题,并邀请他前往打假。王海带着助手前往河北任丘的“津成电线”工厂和沈阳的销售公司购买了产品,并回到北京起诉和举报。津成电线公司多次与王海交涉,最终给了他总计10万元。然而,王海认为金额太少,继续起诉,这种行为激怒了对方,最终津成电线公司通过新闻发布会曝光了王海在电话中喊价100万元的录音。
影响和后续发展
这次事件被称为王海打假的“滑铁卢”,导致他在舆论中心和公众视野中暂时消失。
既然是法国斗士拿破仑失败的“滑铁卢”,所以就不好拿出来炫耀了。
避之唯恐不及,所以中教星节目制作中心存在的时候,也不好去老虎头上搔痒!万一把老梁和编剧给逼急了,把十多年前的陈年茅坑掏起来,那又是一场臭不可闻的大新闻。
所以得藏着掖着,等待时机,在背地里捅一刀,不但可以报仇雪恨,而且可以咸鱼翻身。
不仅可以抖去当年的“假打”污点,还可重塑打假斗士的不坏金身。
那么,百度说的是不是真的?具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