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扣肉案回顾:
为什么要把重庆扣肉案做成标杆?
重庆扣肉案早已结束,以职业索赔人撤诉还钱还告终。说明“退一赔十”站不住脚,真要重庆高院判,那就是邵某败诉。
败诉的理由,就是邵某的巨额索赔,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
既然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而敢于违法巨额索赔,那就属于敲诈勒索了。
所以邵某只好见风使舵,趁早服软,拔腿溜走。
虽然该事件以邵某出面、邵某溜走而靠终结。
但职业索赔是一个庞大而顽固的利益集团,游手好闲,不劳而获,有贩毒的暴利,而无贩毒的危险。因此并不甘于就此罢手,而且本来就想把手从城市伸向乡村,把这一案例做成铁案,做成样板,以后在全国乡村索赔,就以此标杆为经典例,一律“退一赔十”。
为什么要从城市伸向乡村?
因为食利蝗虫已经把城市商户给吃空了,所以得开发新地区、新产业、新模式、新规模,在农村广阔天地再施展一番勒索拳脚。
这就很可怕了!现在农村都老龄化、空心化了,被这一群贪吃的蝗虫一折腾,农村还不被吃空,吃成灾难!
这明显就是破坏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与国家大政方针对着干。
为什么说职业索赔把城市商家吃空了呢?
我们看一个报道就可以大致了解情况:《武汉职业索赔人专买问题食品,年赚十万多元》。
网络文章截图
一个职业索赔人年赚十万,一个城市有多少职业索赔人?二十多年来得索赔多少钱?
来看单去年一个经营协会的数据:“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23年共监测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
这个数字是很恐怖的!所以这个职业索赔利益集团是相当恐怖的。
而且已经形成“团伙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这已经是一个庞大的不是地下、而是在地上公开的成群游荡、不劳而获组织。
上面引用的是2010年的报道,如果注意一下细节,就可以发展,名称已改为“职业索赔人”,而不是“职业打假人”。
因为到了2010年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假好打了,正常的厂家,谁会去生产假货?
因此早在十多年前,“职业打假”的羊皮早已剥下,就是“职业索赔”嘛!
因此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仍打着“打假”的旗号,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百姓误以为中国还有这么多的假货,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怀疑。
这都是因为职业索赔团伙在网上大量制造舆论,造成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这其实就是危害社会、危害政治问题。
结果因为张捷与网友的仗义执言,在网上把职业索赔集团的好事给搅黄了!
所以职业打假斗士就恶意投诉张捷和广大网友侵犯名誉权,想以一张涂金的黑脸进行敲诈勒索。
张捷说打假斗士想把重庆扣肉案做成标杆,以后职业索赔就可以以此案例为标杆,在全国乡村进行大规模地“退一赔十”索赔活动。
在去年【张捷对线王海之五】《知假买假成利益集团操纵舆情影响立法》中,张捷说:
“他为什么要把重庆这案子做成一种案例?因为他这种案例是指导嘛!他弄成一种案例,然后作为一种可以勒索的标杆。我们就要说
这个话,对吧!我们说话负责任。”
“为什么有些人要把他这事给捧成案例?这个案例到底能不能成为案例?这个案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态?法律到底是怎么说的?我们在下期,就会给大家再深刻地讲一下这个事到底怎么样!
在这一期,对于某些势力集团操纵舆论,那咱的话,当点硬骨头呗!斗争到底。说明白,对吧!让大家看明白。”
那张捷说话有什么依据呢?
在上篇引用的2022年4月25日报道:《“不谈道德,合法就行!”——职业打假到底该不该被支持?》,在小标题《对职业打假行为的司法解释仍未出台》中,在最后就明确喊出了这种口号:
网络报道截图
“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这一现象,积极组织研判,对该类案件达成统一明确的裁判标准,早日实现‘类案同判’。”
这是在重庆扣肉案的一审、二审之后,都判职业索赔人“退一赔十”获胜。
于是职业索赔集团写手趾高气扬地公开对政府部门提出要求,要求以重庆扣肉案为标杆,对全国乡村进行“类案同判”。
这不就标杆树立了嘛!
所以说职业索赔非常冷血,一群五大三粗的大男人不去好好工作,用劳动获取报酬,而干这种把黑手伸向乡村妇女、敲诈农民劳动成果的勾当。还侮辱人家“卖假货”、伤心哭泣是“卖惨”,这还有人性吗!
由于因重庆案件引起的网络风波,以及职业索赔利益集团对网友的打击、敲诈仍在进行。
所以这一事件不仅影响到司法的公正、舆论的监督,甚至影响到今后社会风气与发展趋势,所以有必要对这标志性的网络事件加以重新回顾与严肃剖析。
其实统观国家的各种法律,根本就没有支持职业索赔的条文,既然法律没有明文支持职业索赔,不就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嘛!
连支持职业索赔的法律条文都没有,还要司法怎么解释?企图长期寄生于法律、凌驾于法律这上,真是太恶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