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邵康节《冬至吟》
关于冬至与历法的感想
昨天是冬至,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
冬至对于地球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冬至“一阳来复”,是地球的新生,是万物的生机。
所以中国科学文化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
天地是一个轮回,轮回可分大轮回,小轮回。一年是一个小轮回,一劫是一个大轮回。
一年的开天,就在冬至。“天开于子”,就是冬至子时天开了、阳气来了。
太阳开始照射地面,地底下阳气开始感受到了。所以冬至之后,井水开始发热。
而埋在地下伺候冬至的葭管,“噗”的一声,葭灰会冲出竹管,说明“候气至矣”。
因为冬至是太阳历的开始,“一阳来复”,周而复始。
因此古代十分重视冬至的候气时间,十分精微细致,分为日、时、刻、秒、微、忽的纤细单位。
为什么要重视冬至日时的精确计算?
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微一忽的误差,日子一长,节气就会发生误差,造成播种失时,粮食减产。
甚至连年饥荒,天下动乱,朝代灭亡。
明朝末年的连年饥荒、战乱,就是因为历法出现了错误。
而修历又因所用匪人,雇佣没有历法国度的洋人,冒充内行,结果拖了十来年,灾荒十来年。
因此大明亡了,崇祯也上吊了。
明代的修历之事,如果放在元朝,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郭守敬可以轻松搞定。
但到了明朝,国家养了数百上千的天文气象学家,吵吵闹闹,就是搞不定。结果还让一个内奸、一个老外来搞,导致国破家亡,改朝换代。真是气数!
由于崇祯的失误,导致清初历法大乱子。之后又因积弊延续,民国又老毛病重患,信洋教的总统崇洋媚外,造成了历法混乱。
二十四节气图
太阳每年都在运动,所以每年冬至时刻分秒都不一样。
建国以来,古老的冬至候气之法久已不用,单照旧回归年日时推算,应该已有误差了。
为什么呢?
因为明代也是延用元代历法,日子一长,回归年时差有变化,一成不变推算,自然积少成多,误差很大了!
所以现在国家也有必要重新组织测量回归年长度,以纠正天长日久而形成的误差。
这对中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医疗、生活、科技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也是文化自信,回归优秀传统文化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