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像
明太祖为什么禁明教而扶回教
朱元璋曾出家为僧,是一位了解佛教的帝王。元末群雄逐鹿,皆以宗教作为组织、宣传旗号,就像清末会党林立,互争高下。
因此朱元璋又是一位了解自创宗派利弊的英雄。
朱元璋是一位支持回教的皇帝,为什么呢?
因为回教信仰的是摩利支天的光明天女,光明与大明国运相应,回教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
因此从明代到清朝中叶以前,回教一直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安定生活,和睦相处。
只有到了清朝咸同年间,回教出了叛徒,把原本信仰佛教的回教,篡改为信仰黑夜星月的一神教,把太阳光明天女改成拜孤星残月的绿旗教。
因为教义颠倒,错拜宗祖,不再是包容团结,而变成分裂叛乱,犹如摩尼魔教附体,大肆屠杀同胞,制造惊天劫难。遂因不知悔改,罪孽深重,几至灭族。
有因必有果,这都是误入途的缘故。
怎可以放弃内心的光明,为贪图名利,争强好胜,心态偏狭,滥杀无辜,如此自甘堕落,那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自趋灭亡。
所以清末之后回教,愧对先祖郑和!愧对从新疆归化中国的普化力国王!
普化力国王信仰太阳天女,一片慈悲,宁愿失土而不愿伤民。看清末的不孝子孙,凶狠暴戾,为占土为王而滥杀无故,完全走入了邪道。
洪武三年,明太明下诏:“不许塑画天地神祇,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在《大明律》中,将明教列为“旁门左道”,命令禁止信仰,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处罚措施,“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那为什么唯独扶持回教,为作《御制至圣百字赞》呢?
因为回教出自佛教,虽是藏传密宗,但遵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宗旨。
不像白莲社、明尊教(明教、摩尼教)、白云宗,只不过是披着佛教、光明教的羊皮而已,其实是背后有境外势力支持的恐怖组织。
唐、宋、元明的被推翻,并不是真到了国家政治腐败,而是境外邪恶势力的捣乱。对此,在底层打滚出来的朱元璋心知肚皮,了解得一清二楚。
所以,后来对于有组织的推翻政府叛乱,是予以痛下杀手的。这也是朱元璋被后世诟病的原因之一,但后世人不了解当时国家形势的凶险,《明史》隐瞒真相,故意抹黑朱元璋、朱棣、郑和,从中就可以了解编史者的立场与倾向。
一个宗教好不好,不是看他说的,而是看他做的。
看现在世界上伊斯兰教专门出恐怖组织,就知道这是一个被极端组织控制、利用的宗教,其实质是一个政治组织,只不过包装成宗教而已,属于“羊皮教”。
西方的一神教都是羊皮教,所以南怀瑾说要剥掉宗教的外衣。否则世界不会太平。
明代的回教是正教,清末洋教渗透之后,把正教称为旧教,把洋教称为新教,然后旧教就像旧传统文化一样,被打倒了,结果就导致了后来宗教极端化倾向。
元明时期的回教信佛母、信仰光明天女,顺应天命,不喜杀生。故云南回教旧臣将官大都归顺明太祖。
明太祖因回回协助建国有功,在南京赐建清真寺,式样即同佛寺无异。
明太祖在《御制至圣百字赞》中,称赞回教为护国正教。
现在《百字赞》抄来抄去,被改动很多。云南《郑氏家谱》中抄录的《百字赞》比较接近原貌,原文如下: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
传法教主,教化众生。
至德至圣,仁慈正烈。
演正天经,万圣领袖。
协助天运,护佑国王。
公直无私,白帝真君。
普度群迷,五朝祈天。
默祝太平,阐教祖师。
灵明洪佑,救苦救难。
超拔亡灵,脱离罪愆。
降服邪教,归正清真。
素老默德,至贵圣人。
元气禀萃,圣智生成。
道遵万代,教授真经。”
明太祖对回教的圣赞,不是凭空而作,而是字字有据的。
摩利支天菩萨
回教信奉的是《佛说摩利支天经》,所以称“演正天经”。信奉天经,死后可以上天,所以称“天籍注名”。
摩利支天菩萨是太阳系女神,象征光明热烈,所以称:“至德至圣,仁慈正烈。”
佛教称“圣教”,出自唐太宗《圣教序》。所以回教是佛教的密宗,也是“圣教”,“传法教主,教化众生”,就是“万圣领袖”。
佛教崇尚“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国土恩”是四重恩中的一得,所以称:“协助天运,护佑国王。”因此明代回教是宣传爱国的。
摩利天佛母现三首八臂,南面女相黄色,东面猪相黑色,西面人相白色。八手各拿法器,有弓有箭,有斧有绳,擒妖降魔,除邪去恶。故称:“公直无私,白帝真君。”
又云南回教马氏先祖来自西域(新疆)天方国,称普化力国王,西方属金,故称“白帝”。
太阳所照,东南西北四方加中(亦即上方、天方),即为五方。光明所照,去除迷暗。故称:“普度群迷,五朝祈天。”
摩利支天菩萨有大神通,能救各种苦难。故称:“”灵明洪佑,救苦救难。超拔亡灵,脱离罪愆。”
朱元璋在圣赞中多次提到“正”,“仁慈正烈”,烈要烈得正,不要过于激烈,导致偏激。“演正天经”,讲解佛经,要讲得正确,不要偏歪了。
所以要“降服邪教,归正清真”。“清真”要正,邪的不是清真,宣扬分裂国家、屠杀人民的是“邪教”,不是清真教。
“素老默德,至贵圣人。”“默德”,是指“含德之厚”,不言而化。“素老”,是纯朴长者。“至贵圣人”,回教得道为“圣人”,道为“至贵”。
所以要“道遵万代,教授真经。”而不是教授伪经、邪经。
因此,由此可知,回教并非伊斯兰教,回族非穆斯林。
查当代史可知,回教改称“伊斯兰教”,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时并不久远。
伊斯兰教信奉的《古兰经》,是在清末、民国时才有人翻译进来。而回教信奉的《天经》,早在唐代的不空就翻译进来了。
把信佛教的回教改称为伊斯兰教,是错认宗祖,这种缺少政治远见的盲目嫁接,是民族的自我奴化,导致向西方朝拜,接受分裂洗脑,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不安和国家动乱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