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54|回复: 0

被揉合而成的西洋富裕假象

[复制链接]

1493

主题

1986

帖子

8778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778
发表于 2025-1-15 0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麦加的山.jpg

被揉合而成的西洋富裕假象

看到《瀛涯胜览》与《星槎胜览》都被改得一塌糊涂,才知道明万历年间利玛窦等西洋人对中国的渗透,是通过篡改真相、伪造历史而达到目的的。


就像现在的公知,开口西方是天堂,闭口西方很富有,都是同一个德行。


通过解放后被雪藏六百年的《西洋番国志》面世,直接就可以把西方伪史扒得一丝不挂了。


起先就觉得很奇怪,中国这么富有、文明,马可·波罗的好不容易到中国一游,《马可·波罗游记》颠覆了西方人闭塞的认知,才知道中国是一个童话里才有的世界,是“流淌着蜂蜜和牛奶的土地”。


马可·波罗是元朝意大利人,利玛窦是明朝意大利人。元朝时期的利大意,还贫穷落后。但到明朝利玛窦口中,蕞尔小国竟然变成了文化发达,到处学校的国家。


文明的发达,是以经济发达为基础的。“衣食足,而后知礼仪。”经济富裕,才会有空闲、有财富去读书,而不必为生存而奔波。


从马可·波罗到利玛窦,靠手工业、贩卖谋生的意大利,能会经济、文化双飞跃吗?自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看利玛窦在《几何原本引》中对利大意的描述,只能说是虚假的吹牛。


利玛窦说:“吾西陬国,虽偏小,而其庠校所业,格物穷理之法,视诸列邦为独备焉。”


西陬国.jpg

利玛窦《几何原本引》

其实这一篇文章应该是徐光启代写的,利玛窦哪里会写中国古文。


利玛窦虽是意大利人,为了了解中国,先是学葡萄牙文,从葡萄牙文中了解中国。之后到印度留学,学印度梵文,学印度婆罗门教。


三年之后,又到中国澳门,从澳门混入中国。先打扮成西僧,剃光头穿僧衣。


后来因为没人信他的,便又改扮西儒,说是西方读书人,冒穿中国儒服,混入中国儒家队伍。


其实利玛窦懂什么儒家呢?


如果利玛窦中国古文能写得如此精湛,那中西文翻译自己就可以轻松解决,还用得着找翻译而苦恼吗?


来看利玛窦怎么说?


利玛窦说:我来自西方偏僻国家,虽然国家既偏且小,但是学校所学习的“格物穷理”(分析物质、研究天文地理)知识,比起西方各国(当然包括中国)来,为特别完备。


徐光启身为翰林院庶吉士,作为国家高级储备干部,在翰林院中秘书读书,把国家天文台珍藏的秘籍(天文学培训教程)《几何原本》等整套书偷了出来,把版权全部剽窃给了西方。


从而造成西方文化比中国高明的假象,以便从文化自信上打击中国。


徐光启之所以叛变投敌,是因为加入了西洋教。而西洋教之所以渗透、诱惑、欺骗中国人,是因为两本《胜览》内容被篡改、伪造的缘故。


因此据记载,西洋传教士自我吹嘘说:中国人相信西方人有炼金术,财富取之不尽。这就像现在公知吹嘘西方一样:西方遍地都是黄金。都是同一个套路。


那中国真有这么笨吗?西洋人一吹就相信。


西洋人很狡猾,说:“这不是我说的,是你们中国人自己说的,看有书为证!”于是拿出被篡改书来指指点点,于是脑子不太会转弯的中国人都相信了!



西洋番国志

如《西洋番国志·天方国》记载:“其处气候,常热如炎夏,并无雨电霜雪。夜露甚重,置碗露中,及旦,可得水三分。凡草皆露滋养。


土产米谷少,皆种粟、麦及黑黍。有瓜、菜,其西瓜、甜瓜,有以二人舁(yú,抬)者。果有葡萄、万年枣,并石榴、花红、梨、桃,皆有大种四五斤者。亦有似绵花树,如中国大桑树,高一二丈,其花一年二收。


牲畜,有驼、马、驴、骡、牛、羊、猫、犬、鸡、鹅、鸭、鸽。其鸡、鸭,有重十斤以上者。土产,蔷薇露、俺八儿香、麒麟、狮子、驼鸡、羚羊。并各色宝,珍珠、珊瑚、琥珀等宝。


王以赤金铸钱,名‘倘加’行使。每钱官寸径七分,官秤重一钱。其金比中国,足十二成。”


沙漠地带的天方国,气候炎热,环境脆弱,终年不下雨,无雨电霜雪,全靠夜里的露水滋养草类。


所以农业不行,土产米谷很少,皆种粟、麦及黑黍。虽有有瓜、菜,西瓜有大种,要两个人抬,但也不多,因为水源不够。


所以牲畜虽有驼、马、驴、骡、牛、羊、猫、犬、鸡、鹅、鸭、鸽之类,也不会很多,一来缺乏草料,二者缺乏水源。虽然鸡、鸭,有重十斤以上者,但也不普及。


当然,最让人迷惑的是,默加国王以赤金铸钱,名“倘加”,“其金比中国,足十二成。”以为比中国的黄金还贵重。


其实这是误解,赤金是合金,呈紫红色,只有十分之二的含量,所以说“足十二成”。黄金足金是十成,赤金只是十分之二成。


说明天方国既不是农业国,也不是工业国,纯粹就是靠天吃饭、利用资源加工的商业国。


所以说阿拉伯人好经商,因为生活所需,全靠与中国贸易得到,比如烧饭的铁锅,吃饭的磁碗,就得从中国丝绸之路上获得。


来看元代汪大渊对新疆“天堂”的记载:“风景融和,四时之春也。


田沃稻饶,居民乐业。”“贸易之货,用银。五色缎、青白花器、铁鼎之属。”


与中国的贸易货币,是用白银。中国的五色丝绸、青白花瓷器、铁鼎(包括铁镬),是出口西洋的三大工业品。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早已是工业、农业、商业发达的国家。


然后在两本《胜览》中,把中国的三大商品与中国的白银都嫁接给默加,把中国新疆的丝绸之路,也搬到了中东沙漠,于是落后的西洋国,便被描绘成树木不枯、牛羊遍地的富裕国家。



瀛涯胜览

如《瀛涯胜览·天方国》记载,把“其西瓜、甜瓜,有以二人舁(抬)者。”改成“西瓜、甜瓜,每个用二人抬一个者”,其实不是“每个”,有大的,更多是小的。


把“亦有似绵花树,如中国大桑树,高一二丈,其花一年二收”。改成“其花一年二放,长生不枯”。“收”与“放”意思不一样。“长生不枯”,则完全是虚构不实之辞。绵花树靠地下水生长,地下水源不足,绵花树就是枯死,何来“长生不枯”之说。


虚构加夸大,是西洋人的拿手好戏,如在记述的默加动物有“其驼、马、驴、骡、牛、羊、猫、犬、鸡、鹅、鸭、鸽”之后,又加了“亦广”两字,又是夸大了。动物生长需要水源、饲料,显然沙漠地区缺少“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态环境。


而在《星槎胜览·天方国》中记载:“货用金银、段匹、色绢、青花白磁器、铁鼎、铁铣之属。”除了一个“金”字,与默加的“赤金”还有一半搭界,其余“银、段匹、色绢、青花白磁器、铁鼎、铁铣之属”,则都是中国出口到西域的商品,不是默加国所有的。


所以西洋教徒骗中国老百姓,西洋的赤金更珍贵,中国黄金最纯是十成,赤金有十二成,超过黄金二成,所以变成紫金色。


其实,西洋缺少冶炼技术,炼不出纯金,只好用合金,结果却吹西洋炼金术很高明,骗中国官员和文人、百姓。


古今许多中国官员、文人就是这样被迷惑,跪倒在西洋教徒脚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462号

GMT+8, 2025-2-5 18:51 , Processed in 0.0539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