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景教十字八镜
大秦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四)
上回说到大秦景教合乎天道,有“制八镜之度”,“启三常之门”,这都是现在天主教(包括基督)、伊斯兰教所没有的教义与仪轨。
因此说天主教称在唐代已传入中国,那是毫无根据的。
天主教拿着一个钉死耶酥的十字架,本身就是西方野蛮的血腥刑具,象征西方的野蛮残酷,怎么能代表圣像?实在无法理喻。
关于大秦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之间的关系,上回对“八镜之度”与“三常之门”,只说了一半,现在再继续演绎、深化。
“制八镜之度”的“制、度”,就是制定景教的礼拜制度、规范。
景教礼拜有八个步骤,面向八个方向,就是道无不在,礼无不敬,面面俱到的意思。
回教出自景教,回道与景教同道。
明开封《重建清真寺记》
明代一块开封的《重建清真寺记》,被冒认为是犹太教传入中国。理由是碑上写着“一赐乐业教”,就是“以色列教”。“以色列教”,就是“犹太教”。许多人还真相信了。
但是《碑记》明明写着:“噫,教道相传,授受有自来矣。 出自天竺,奉命而来。”
“天竺”在古印度呀,犹太人是印度人吗?犹太教是印度教吗?
所以白话文运动之后,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看不懂石碑上写着什么,任凭崇洋媚外的专家瞎扯蛋,真是近代中国文化界的悲哀!
一赐乐业教的清真寺是回教,其前身是大秦景教。大秦又名五天竺,大秦很大,分天竺为东南西北中五天竺,国王兼法王居中天竺。
天竺国是中国宋朝的番国,景教士奉天竺国王之命,“进贡西洋布于宋”,因为货多途遥,所以押运货物的有七十姓百来人。到达中国之后,看到汴梁的繁华安定,就不想回去了。于是向宋朝皇帝提出请求,中国宽宏大量,就批准同意了。
“帝曰: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因为是归化印度人,得到宋朝皇帝赐建的清真寺,在中国安居乐业,所以才称“一赐乐业教”。哪里是“以色列”,宋代有“以色列”这个国家吗?以色列是二战后的产物,明清以前连影子都没有。
始焉鞠躬敬道,道在鞠躬也
现在再来看“八镜之度”是怎样的?在《重建清真寺记》中详细记载,其实就是八个礼拜步骤。天天认真练习修心,可以达到“炼尘成真”的境界。
《碑记》原文如下:
“祖贤一敬之修何如?必先沐浴更衣,清其天君,正其天官,而恭敬进于道经之前。道无形像,俨然天道之在上。姑述敬天礼拜纲领而陈之。”
第一步:“始焉鞠躬敬道,道在鞠躬也。”
第二步:“中立不倚敬道,道在中立也。”
“静而存养,默赞敬道,不忘之天也。动而省察,鸣赞敬道,不替之天也。”
第三步:“退三步也,忽然在后,敬道后也。”
第四步:“进五步也,瞻之在前,敬道前也。”
第五步:“左之鞠躬敬道,即善道在于左也。”
第六步:“右之鞠躬敬道,即不善道在于右也。”(“不善”,指秋杀、灭死。)
第七步:“仰焉敬道,道在上也。”
第八步:“俯焉敬道,道在尔也。终焉。”
“而拜道,敬在拜也。噫!敬天而不尊祖,非所以祀先也。
春秋祭其祖先,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维牛维羊,荐其时食。不以祖先之既往,而不敬也。
每月之际四日斋,斋乃入道之门,积善之基。今日积一善,明日积一善,善始积累。至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诸恶不作,众善奉行。”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回教虽是小乘,而能做到“诸恶不作,众善奉行”。即是行菩萨道的大乘佛菩萨了。
因此古代景教与回教,都是敬天敬祖、爱国爱民的。清末以后的回教则已变质,成为了西方分裂中国的工具。所以现在必须对回教与基督教进行中国化的改造。
否则,放任自流,暗中煽动,都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文化对立的延续,境外分裂势力的温床,前辙不鉴的祸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