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秦景教十字象
大秦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八)
大秦景教十字象,是模仿天道的形象,所以称“象”,“象”就是非常象、极其象、十分接近的意思。
老子喜欢用水来比喻道,景教则非常喜欢用太阳天火(能量)来比喻道。“亭午升真”,意思是全身心充满光明,就象正午的太阳光明,最为圆满,就升天与太阳、天道为一了。
“真人”,是道家修道成为神仙的用语。“真主”是对景象修成阿罗汉的尊称。其实神仙与阿罗汉是一样的,都是修成上天的真人、真主。
当然,对于大乘佛教来说,成为神仙、成为阿罗汉还未终了,在天上福报享尽,仍然会转入轮回。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修心即修道,心中未了,尝有杂念,虽然暂时压制住,因缘一到,福报享尽,另一段因果又开启了,便又进入轮回。
就好比心中有一小点铁质,虽然在福报强大时,不会被磁石所吸引。但一旦自制力下降,这一点铁仍然会被磁石吸引,飞向磁石。
用老子通俗的话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都是自身本心的行为作用的结果。
磁石吸铁,不过是同类相吸,互相归类而已。如果磁石是失败,铁质就是自己制造了失败的因,自然走向了失败的果。
景教的修行也是修因果,因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所以七数就是太阳的真阳之数、真阳之气,所以天天要修这个“七”数所蕴含的天道能量。
景教、佛教、道家、儒家是不是对天道的认知都一样呢?
其实都一样,儒家师祖孔子不但在《周易》中说了“天一生水”的《河图》之数。还说了“天地之数”、“大衍之数”,以及大衍之数的用法,孔子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一看到“四十九”,是不是就想起道家的炼金丹的“七七四十九天”?
还有佛教认为人死之后,有一个中有身(俗称“灵魂”)七日一变的“做七”祭礼,也是“七七四十九天”。
还有佛教禅宗的“打七”,七日克证,也是以七数作为印证之期。
因此景教的七数,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所以明开封《重建清真寺记》说:
“人于日用之间,不可顷刻而忘乎天。惟寅、午、戌而三次礼拜,乃真实天道之理。 ”
所以儒家、佛教、道家、景教尊重天道的七数,都是知道的。
大衍之数天机图
孔子在《系辞传》中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有关这一个问题,历来是众说纷纭。孔子能从《易经》发明出天道的变化之数,可谓须要有极高的智慧,以及须要有极深的研究。后人顺着孔子已经探索出的道路前进,去理解孔子已经说明了的言辞,应该要容易简单的多。
然而,几千年来,我们在探索研究《易经》的道路上,仍然有许多的无知与迷茫。由此,我们又可以知道孔子是多么的伟大的与睿智啊!
“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不同。天地之数,是总合天数与地数来讲的。大衍之数,是讲天数循环天道一周的数。所谓大衍,用形象的表示,就好象是天数绕太极图衍行一圈的数字。也就是天道的变化数,到四十九就到顶了,再变就又是一个天道的循环。
所以在《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以“七”为一个变化阶段,二七十四岁发育,到七七四十九岁月经断绝,更年期来临。就是根据这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来的。这是因为女子的卦象为<离>,离是日,是太阳,是从<乾>卦变化而来的。
孔子说:“本乎天者亲上。”离是日,是天之子,是属于“本乎天者”,所以女子的生理变化,是根据天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那么,天数一、三、五、七、九,相加是二十五,为何大衍之数要五十呢?这是因为天数也各有阴阳,一、三、五、七、九,这二十五数表示阳气进化过程;后二十五数,表示是阳气的退藏过程。用太极图表示如下:
大衍之数图
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天道的阳数二十五,天道的阴数也二十五,但是,天道的阴数走到四十九,其实已经走到了终点。如果再走到五十,其实是到了数字“零”的位置。所以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当然,天道是循环不休的,天数走到四十九之后,回归原始(零),然而又是新的起点(一)。这就好比是《易经》中的<复>卦,阳气又重新生起,新的生命又开始了。
所以修道用的就是这个原理,修道能够使人返老还童,就是把握了这个天机,掌握了就个天数的变化原理。
大家可以参看南怀瑾先生讲述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里面就讲到《更年以后的生命》,仍然可以恢复和延续。
最后,我仍然想说:孔子真是了不起!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但天主教与基督教对于天道则并不了解,因为他们所讲的都是创世纪的神话故事,没有一点天文的科学素养。而且纯粹是愚民的奴化教育,认为人不能成为上帝,而只能等待上帝来救。要听牧师的教训,成为顺从的羔羊。
这是正教?还是邪教?这是把人与天道为一、人能“参赞天地之化育”的正能量全部压制住了,这还是在提升正能量吗?这是在压制人的正能量,便于控制教徒的精神思想,成为可以统治的行尸走肉,邪门的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