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天地 传承文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南怀瑾 上虞
查看: 431|回复: 0

大秦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九)

[复制链接]

1530

主题

2025

帖子

900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005
发表于 2025-3-6 07: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大秦景教十字象

大秦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九)

景教十字象与中国天文之间的关系,虽然已经写了八篇,但仍未全部分析完成,现在接着写第九篇。


天文学是最大科学,中西方思想、理论之争,最初就体现在天文、历法之争上。时间是在明万历、祟祯年间,主要人物就是天主教利玛窦与教徒徐光启。徐光启身为朝廷大臣,但入教以后一心向外,导致天文理论与中国历法从此被歪曲,到现代还没有纠正过来。


为什么不能纠正?因为积非成是,错误的观念数百年延续,都已经成为被公认的科学常识了。一旦要打破固有认识,除了遭到人们先入为主观念的抗拒,还有就是境外操纵势力的压制。因为你把西方伪科学都反了,西方话语权丧失,西方伪科学出丑,那西方以后还怎么玩?如何能够再盛气凌人地凌驾于中国之上?他们会垂死挣扎。


闲话捋起,再说正题。大秦景教十字定位,分为四方,四方就是四季,每季三月。所以十字象每叶画成双层三角,每边画三个小圆圈,表示一季度三个月,三四十二个月,就是一年。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十二地支_开生灭死 合图.jpg

景教十字象配十二地支

《景教碑》说“亭午升真”,“亭午”就是正午、当午。正午太阳直射,不偏不倚,阳光最盛最烈。人能修行成如正午阳光至盛至大,那就“升真”,成为阿罗汉,成为自我主宰的真主了。


所以这个十字象画得很趣,十二个圆圈有四种形象。正午的太阳,在圆满成功圈外画了一圈熊熊燃烧的火光,景教修行就要向太阳学习,普照大地,普爱大众。内心充满光明,热情爱国爱民。


与午相对是子,就是南方对面北方水,七叶荷花上的一颗水珠,是纯粹的一个圆圈,就是“天一生水”的水,中间没有杂质,十分纯净。


除了景教寓意:修心要象水一样纯净,如火一样光明。另外十个圆圈中又有小圆圈,是圈圈套圈圈,表示物质世界都是因缘法,都是各种因缘、各种元素组合而成。所以可以看到八个角上的圆圈中,还有一个与靠近边角的小圆圈。


但在正东、正西十字象中的两个大小圆圈,都是正中不偏的,表示中正、公平。


东西、卯酉正是二十四节气中春分、秋分,春分与秋分时,白天与黑夜时间相等,气候冷暖均匀,正是天地平衡状态,代表公平、无偏。所以孔子著的历史书称《春秋》,表示秉笔直书,公正评论。


十二地支二十四节气.jpg

太极二十四节气图

如果以一年二十四节气配合太极图来看子午的水火,子在冬至,午在夏至,那水的至阴之纯与火的至阳之真,就更加形象逼真了。


夏至是阳的极点,过极点就一阴生。因此保持纯阳就成真了,道家有神仙叫“吕纯阳”,就是这个意思。纯阳又称“紫阳”,因为纯阳会呈紫色。所谓“炉火纯青”,“纯青”之火就是紫阳。


那么再来看“三常之门”的寅、午、戌,以《皇极经世》的元、会、运、世的配合来看,即寅会万物初生,午会万物鼎盛,戌会万物死灭。


元会运世表.jpg

元会运世表

戌会为什么万物都会死掉灭亡?


因为太阳也在运动,太阳也有周期,一元就是太阳一个周期,太阳一个周期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以太阳周期而论,“天开于子”,子会开始太阳照到地球,但是能量不足,仍是冰天雪地,万物不生状态。到了寅会,才三阳开泰,春气勃发,万物开始生长。


到了午会,就是人类社会的盛鼎时期,就是中国上古文明时期,而这时候的人类,心胸也如正午的太阳,充满光明,乐善好施,雍雍熙熙,天下太平。


到了戌会,太阳远离,地球进行黑夜,没有太阳能量,阴寒世界,万物与人类也就全部死灭了。


由此可知,中国人认为太阳是运动的。而西洋人不懂天文,说太阳静止不动,那不是瞎扯蛋嘛!


西方“日心说”的认知错误,导致西方整个天文学框架都是错误的,所以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


因为一错百错,导致本来是纯圆的地球,都被西洋人瞎扯成椭圆了。骗了世界五百年,到现在还一直在延续其荒谬的错误。



地球浑圆


纯圆,又称“浑圆”,方言称“滚圆”。


地球“椭圆说”的错误,是因为日心说的错误导致的,具体错在哪里?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明天地 浙ICP备 18047255号 浙公网安备33060402002006号

GMT+8, 2025-4-4 11:48 , Processed in 0.0817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